乐游乐山——犍为文庙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第一院落最南端的万仞宫墙如文庙的一道屏风,上盖碧瓦。显得庄严凝重。“万仞宫墙”四个楷书繁体大字,高约1.7米,雄浑有力。刻在高约3米长约15米的红墙之中,十分醒目。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宫墙两边有空格弧形墙各15米与东门“贤关”、西门“圣域”相连。
在东西两门之间,有牌坊式的灵星门(图一),四柱三门,高约10米,龙盘狮绕。造型雄伟。石坊刻有“道冠古今,德参天地,金声玉振。江汉秋阳”,颂扬孔子道德至善至美。



在泮池北边是建立在两米多高的台基之上的大成门。因“孔子之谓集大成”句而得名。其三梯九级,塔柏对峙,蓝瓦红柱白石栏杆,色彩斑斓;宝顶高耸,鳌角飞檐,卧脊盘龙,铁链锁兽,更显造型丰富,气势恢宏。最奇特的是在蓝瓦正中有黄瓦三重檐,上大下小,左右对称,堪称犍为文庙一大奇观。
大成门的两边耳房为兵器库和礼乐库,是举行盛大祭孔典礼时用的。进入大成门,就进入犍为文庙的第二进院落。即由大成门、大成殿、东庑、西庑组成的闭合的中央四合大院。
东芜、西芜外面长廊各立16根红色圆柱方形石座。与红色木板墙雕花窗,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庑殿内供奉着配享孔子的72位先贤先儒的彩色站立塑像。
在东、西庑之间的广场中心,有一个占地二百多平方米的平台,称为拜台,又名燎台,是春秋两季祭孔,焚香朝拜的地方。其三面由高约一米的石栏围护,栏上雕刻有4只蝙蝠夹着圆形图案飞舞,动静结合。造型生动。三面20根方形石柱上面。蹲立着20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前面石栏两角,各塑张开巨口的龙头一尊,俱神态威严。突出了拜台的庄严和神圣。
跨过九级台阶和石栏围护的拜台。就登上了金瓦红墙、气势磅礴的祭孔正殿——大成殿。正中为孔子彩色塑象,端然正坐。头戴皇帝才能享用的冕旒。身穿黄袍紫衣,双手执笏。目光炯炯,黑须浓密,神态庄严。






在孔子两侧,是他的四位最杰出弟子的伫立塑像。他们是:安贫乐道、修养最好的颜回,侍亲至孝、一代名儒曾参,孔门嫡传、著书《中庸》的孔圾,宣扬“仁政”、号称“亚圣”的孟子。他们四人在文庙配祭孔子。被称为“四配”。这是陪祭孔子的第一个等级。
大成殿柱础石雕非常精美
从大成殿到启圣宫是第三进院落。启圣宫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另外还配祀孔鲤等10位先贤先儒。
与文庙相关的建筑有庙南的奎文阁和庙东的节孝坊。
奎文阁共三层,为六角形建筑,高约12米,每层均覆盖绿色琉璃瓦,飞檐凌空,颇为壮丽。其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庙东的节孝总坊建于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是一座三重檐四方柱石牌坊,高约15米。雕刻精细。正中横额为“桑梓松筠”。两边弧形匾额分别刻写“劲节”、“坚贞”字样。坊上刻有明清两代节孝贞烈妇女407人的氏号。
县政府
前一篇:贵州游记(二十九)黔灵山公园-2
后一篇:乐游乐山——犍为罗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