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记(六)阳明洞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何陋轩是王守仁初来修文时的居穴。当时龙场(修文)老百姓见王守仁住在这既阴又湿的石洞中,便伐木为王守仁修建屋宇。居住室名由王守仁当年所取名称。出处是《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现轩内墙壁,嵌有清道光年间乔用迁、许大纶书录王阳明《玩易窝记》、《何陋轩记》、《宾阳堂序》所刻广四通石碑。

钻过一个小洞,就看见阳明洞。

半山腰上有一个溶洞,原称东洞,可容百人,王阳明先生常在此冥思苦索,《五经臆说》大概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后人把它称为“阳明小洞天”。

洞外是长12米,宽9米的青石铺地的院落,岩坎边用青石栏杆围绕。当天遇到一些所谓的游学组织,坐在洞口“讲学”,把洞口占满了。在我们的抗议干预下,才让出一条小道,让我们可以进洞观看题刻。
等人逐步散去后,拍了几张洞景。
洞外院落南边石级两旁,有两颗参天古柏,传为王守仁亲手所植,称为守仁柏。建在石岩之上的君子亭,为六角重檐攒尖式清代建筑,亭东北岩石上有(清)贺长龄书录王守仁《君子亭记》碑刻。

正殿旁的右厢房,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软禁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苦难的岁月。蒋介石的用意,是想让他学王阳明,在此“悟”道。张学良一直被关押到抗战胜利前夕,才转移到桐梓,以后被押解到台湾。
只能说看了看实景,简单了解些生平,我后来回贵阳后去了阳明祠再进行了一番学习。
前一篇:贵州游记(五)贵州博物馆-4
后一篇:贵州游记(八)织金古建筑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