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距高昌故城6公里,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约10平方公里,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以葬汉人为主
,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其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清理西晋至唐代墓葬近400座(也有说500座)。
阿斯塔那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墓中所见的绘画有壁画、版画、纸画、绢画、麻布画等多种形式,内容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天文图。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绢花、彩绘陶罐,丝、毛、棉、麻织物等。此外,还出土各种文书2000余件,文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墓中数以百计的千年古尸,是研究历史上新疆居民的种族、民族特征的珍贵人体标本,因而又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阿斯塔那古墓群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那出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绢画很出名,进门就看到雕像。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平顶或穹窿形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古墓中出土有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下了三座唐代古墓,前两座有壁画

216号墓
耳室
210号墓
光看墓室似乎有些不过瘾,出土文物大多藏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我找出2019年在国家博物馆“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中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文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