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迹游(七)奈良法隆寺之一
标签:
古建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进入南大门,正对西院伽蓝的中门,路两边是古风犹存的低矮土墙,老师说中国唐朝的都市大街就是这样,采用里坊制,大街两旁用土墙封闭隔离,并没有后世的临街店面。
门前两棵松树很有古意
西院伽蓝整个用围廊连接,中门不开,从西南角门进入。
回廊(国宝):与金堂为同时期建立。既是走廊又是区分圣境与外界的墙围。
在西面围廊向东看中门
塔在寺院的位置有个变化的过程,早期曾经占据中心位置,就如应县木塔,前塔后殿。慢慢地,让位于大雄宝殿(日本叫金堂),塔跑到后面去了,甚至到寺外山上。法隆寺是个非常特殊的例子,五重塔和金堂左右不对称布局,但是看上去又很协调。
五重塔(国宝):法隆寺中的五重塔类似楼阁式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约占1/3高,上有九个相轮,
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第五重顶层房檐的一边只有底层房檐的约一半左右。
五重塔的底层与上面的三层的平面有三间见方(底层10.84米),第五层为两间。塔内部实际只有一层,上面是不可攀登的。塔内有一中心柱,由地平直贯宝塔顶。各个层面的宽度不大,层高也小(底层柱子高只有3米多,二层柱高仅1.4米),但出檐很大(底层出4.2米),所以看上去它就象几层屋檐的重叠,越往上越小,给人一种轻忽飘逸的飞翔之势。俨如一只从天而降的大鹏鸟,它的翼翮还未来得及收起。
内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著称作"塔本四面具"(国宝)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为国宝。东面是"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北面是释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印度诸国王分配释迦遗骨的场面、南面是弥勒之净土。北面为释迦圆寂而悲伤的佛家弟子像尤为出名。塔内部严禁进入而且光线不足,塑像的鉴赏十分困难。五重塔内部也有壁画但剥落严重,现在别处保管为重要文物。
前一篇:日本古迹游(八)奈良法隆寺之二
后一篇:日本古迹游(九)奈良法起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