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巴中石窟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摘抄整理:
高德导航把我导到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在看了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等后,从南龛石窟景区后门进入。
上91号龛,下90号龛
89号龛,陀罗尼经幢,唐天宝十年(751年),龛长286厘米,宽107厘米,深23厘米,是四川最早的经幢。
88号龛,七佛,中晚唐。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龛高168厘米,宽150厘米,深77厘米。前部设一台,内外龛间设高台。内龛中造七尊佛像,龛柱两侧立二身菩萨,二力士立于龛口两侧。七佛均
有内圆外桃形双层头光。二菩萨有桃形头光,绾高髻,两侧结辫,发辫垂肩,颈上有蚕纹。二力土有圆形头光,裸上身,帛带在身后高高飘起,绕臂穿于腰带后垂于体侧,下着羊肠纹三叉裙,裙上端外翻,裙腰下系细绳,身体向外扭,作用力状,肌肉发达。前台中间靠壁置一香炉,炉两侧浅浮雕二莲花化生童子,二童均戴项圈,肩饰帔帛,穿肚兜。
87号龛,观音菩萨,唐乾元二年(759年)。观音菩萨体态丰满,衣着华丽,头戴宝冠,长发披肩,其头饰、服饰、手饰等在彩绘陪衬下,熠熠生辉。
上84号龛,下左85号龛(释迦说法,盛唐),下右86号龛(一观音二菩萨二力士,中晚唐)
86号龛
左82号龛,右84号龛
83号龛,双头瑞像,盛唐,典型的佛帐龛,是全国仅有的高浮雕石刻像。内龛二层檐顶均有鸱尾,上层檐顶有圆形瓦当,檐下方框内刻饰着团花,下层檐顶有圆形瓦当,檐下饰有忍冬纹,龛楣上刻着方格团花,悬饰帐幔、风铃,方形帐柱,覆莲圆形柱础,柱正面及侧面均间饰着团花宝珠和几何形纹路,正面所饰团花都有四叶;内龛中部雕有一圆形兽足香炉,香炉两侧各有一头狮子立于石座上,它们四脚伏地,怒目圆睁,像是将起身扑面而来。
图中央是78号龛(盛唐),左上75号龛(观音、迦叶、阿难,中晚唐),左下76号龛,右边从上到下分别是79号(阿弥陀佛与观音、地藏菩萨,中晚唐)、80号(观音、地藏菩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81号龛(诃利谛母,中晚唐)
下中部为78号龛,西方净土变,盛唐。阿弥陀佛、观音与大势至菩萨
81号龛,诃利帝母,又称“鬼子母”,一位妇女头挽圆饼样发鬃,穿着双领外翻式外衣,外着长裙,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小孩,身边左右各坐四个戴项圈、手镯、脚镯的肥胖可爱小孩,这颇似当时一位多子多福的普通妇女形象。
76号龛下碑记
第70-77号龛
70号龛(下左),释迦说法,盛唐。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内龛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立于龛口外侧,龛壁浮雕天龙八部和二听法人。外龛中部设一台,台上置四足香炉,台下两侧各雕一狮。
70号龛右上有一小龛,是72号龛,二菩萨,中晚唐。70号龛右下方,73号龛,五佛,中晚唐。
70号龛及下方碑记,南宋绍兴年游客碑记
照片右下方,右上67号龛(释迦说法,中唐),右下66号龛(药师佛、地藏菩萨,中晚唐),66号和67号的左边是65号龛(毗沙门天)
65号龛,毗沙门天王像,唐乾符四年(877年)
上左62号龛,上右63号(龛释迦说法,盛唐),下最右61号龛(地藏菩萨),61号左是60号龛(媚态观音),下排左边是55-59号龛
60号龛“媚态观音”,中晚唐。
62号龛,西方净土变,盛唐。大型双层龛,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内龛造一佛二菩萨,主尊为阿弥陀佛,左右侧环壁高浮雕52尊听法菩萨,二力士立于龛口外侧,外龛左壁浮雕一飞天。
107号龛,位于62号龛上方,竖三世佛,初唐。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迦叶诸佛,右为弥勒佛,现在、过去、未来。其三佛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著袈裟,而穿直襟开口直袍服直至小腹下;二是敞胸露怀,身宽体胖,面部扇平,粗腰大肚。
外壁上也有飞天
53号龛,释迦说法像,盛唐。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外龛前台阶上雕有二狮,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立于龛口外侧,内壁雕有天龙八部。
右边是55、56号龛。
左边是51、52号龛,盛唐。上方51号龛,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释迦说法。下方52号龛为二并列圆拱形小龛,右侧龛双身观音菩萨,左侧龛药师佛
、观音二像并立。
上右大龛为116号龛,龛外壁上有天王像和飞天
下排右为37号龛,唐,菩提瑞像,旁有弟子、胁侍菩萨、力士
下中为33号龛,盛唐,一佛二菩萨以及众多听法菩萨

116号龛,初唐的“西方净土变”(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重点看内外窟檐、伎乐飞天和穿草鞋的天王。三层龛,外龛方形,中层为二重檐佛帐龛,龛高350厘米,宽380厘米,深70厘米。上、下层檐顶饰有山花蕉叶纹,方形龛楣,龛楣上镂雕六棱形几何纹,悬帐,饰珠链。内寔正壁及左右壁圆雕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坐像,佛左侧存二十四尊、右侧存二十二尊各式各样的听法菩萨像。左右龛柱侧立二天王。外龛左右立二カ士,上方浅浮雕二飞天。内龛龛拱两例及龛楣上镂雕西方三圣七组、伎乐六尊。内龛壸门内浅浮雕伎乐九尊。
龛中之菩萨有各种姿态,坐法随便,有的衣裙撩起,使曲着的双腿裸露出来。这种不拘“礼节”之举,只有在世俗生活中才有,它已远远超出了菩萨的范畴。更有天王,足穿草履,反映了当时川北地区世俗生活之特色,完全突破了宗教的樊篱。
光脚穿草鞋的天王,这在全国罕见。
山门石,三面刻观音像
老君洞


眼底江城

清江一曲抱村流。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村》(写成都浣花溪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山门石一侧,9号龛观音菩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绕过山门石,走下台阶,有杜甫洗墨池和严武奏表碑。
云屏石,据说这里才是古代光福寺的大门
云屏石旁,两只乌龟相对趴在地上,守门
其他没编号的石刻
91窟旁边,靠近后门的几个石窟
附:
前一篇:巴中访古(一)通江千佛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