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2019-08-06 14:49:59)
标签:

巴中

石窟

杂谈

分类: 东走西看
      巴中石窟以南龛石窟为主,还包括北龛石窟、西龛石窟和水宁寺石窟,可惜我去的时候,水宁寺石窟和西龛都在维修,看不成。北龛也不对外开放,需要找当地文管部门人员开门。还好规模最大的南龛石窟已经维修完成,就在巴中市内公园里,对外开放,不需要费劲找人。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摘抄整理:   
      巴中石窟始凿于隋,盛镌于唐,宋至明有少量开凿。主要是佛教造像。巴中石窟分布广泛,尤其是现在巴州区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石门寺、沙溪、龙门等摩崖石刻造像保存完好。南龛有释迦佛、天龙八部、六道地藏轮回、菩提瑞佛、鬼子母、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陀罗尼经幢等造像,还有当时非常流行的西方净土变和毗沙门天王龛像。水宁寺有盛唐墨鸦造像三十八尊,像三百一十六尊,其中最精彩的当数1~9号龛,是巴州现存石窟最精美、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龛像;西龛有弥勒佛、七佛龛、释迦天尊并坐龛等;北龛有西方三圣、药师佛与十二药叉大将护卫像等...。这些生动的造像、精彩的描绘、美妙的装饰,构成了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特别是南龛石窟的“分身瑞佛”“草鞋天王”“珂利谛母”“飞天”及装饰精美、富丽豪华的龛楣独具艺术魁力,1956年将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石窟,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南龛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
      从地理位置上看,巴中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为古代南北交通道路“米仓道”的必经之处,是中原入川的要道。它北接长安,从汉中兴元府(今南郑)经集州(今南江)到巴州,再从巴州可进入四川腹地,唐僖宗入蜀时走的就是这条路,它在唐宋时期尤其发达;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西域至河西走廊南下后,从长安路经秦州(今甘肃南部的天水境内),向东南至兴元府境内与米仓道南段相合进入巴中;从巴中现在的三江镇南下可至重庆,并顺江到达长江下游。据史料记载,在南北朝时就有僧侣、商人沿这条路从西域经河西到江南。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驻足,也推动了巴中石窟艺术的兴盛。唐玄宗和唐僖宗两个皇帝都曾入蜀,僖宗入蜀还路经巴中,并带来一些佛像式样。中和四年曾随僖宗入蜀的高官张,就曾在巴州区的南龛建造释迦佛像。尤其是曾随唐玄宗入蜀,后被贬作巴州刺史的严武,短短几年间在巴州南龛雕塑观世音像、新造龙宫、构筑寺宇、并为南龛求得光福寺之名,对巴中石窟艺术的兴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从巴州石窟留下的题记和诗文可以看到,有许多外地官员、文人、客商、僧侣等在巴州开窟造像、题词装彩和吟诗赋辞。
      巴中石窟的造像特点和人物风格深受北方石窟艺术的影响,既沿袭了唐代长安、洛阳一带的石窟艺术风格,又在窟龛形式和造像内容上与之不同。巴中的窟龛形式多为双重龛,外龛呈长方形,敞口平顶,内龛有素面圆拱龛、带桃形龛楣的圆拱龛、佛帐龛三种形式。尤其是佛帐龛与北方早期佛帐龛不同,北方的龛像中大量流行的是垂帐纹龛窟,而巴中多为“房形龛”或“屋形龛”,比北方佛帐龛复杂得多。如山花蕉叶佛帐、天宫楼阁佛帐,它们不只是简单的以垂帐纹加流苏来表现佛帐,而是在一个方形龛内几乎真实地雕刻出一个完整的佛帐。它顶上的山花蕉叶和宝珠装饰有时候看起来像瓦当,有的甚至雕刻出瓦当和瓦垄,看起来与屋檐无异。在巴州城以西约一公里处凤谷山的西龛石窟,第54号释迦牟尼佛龛就是典型的天宫楼阁形佛帐龛,龛侧的天宫楼阁与真实的楼阁无异,常被学者们视为唐代古建筑的标本。
      在龛内装饰方面,其顶上多饰重檐,重檐下悬帐、铃等物,形成龛楣。主尊身后常浅浮雕菩提树、天龙八部、飞天等,龛楣和龛柱多饰忍冬、卷草、莲花、团花、宝珠等,最常见的组合形式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天王和菩萨单龛造像等。其雕刻精美的龛楣和龛柱最富魅力,尤其是用菩提双树装饰龛窟壁面在巴中特别突出,为巴中独有。菩提树在佛教里有特殊的含义,传说佛是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因而菩提树与佛的其它遗迹遗物一样神异,一样受到人们的珍视和礼拜。
       巴中石窟所塑造的人物风格受唐代长安洛阳一带艺术风格影响,佛像面部丰满,身躯魁伟,菩萨雍容华贵,其形象多体现了武则天时代创下的体态丰圆、樱桃小嘴、腰枝微扭和安详宁静的模样;力士像威武勇猛、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雕刻精巧;诸多佛像的面容表情和形体动作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些精美雕塑,反映了唐代的文化、思想和石刻技艺,也充分体现了华美的唐韵。这些造像艺术已基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那种宗教神秘的色彩,明显地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以丰满健壮、雍容华贵为美,以适应当时现实社会的审美习尚。在人物的造型上,比例适度,手法凝练。佛像庄严和善;菩萨像丰满圆润,方额广颐,头束高髻,戴宝冠,“长眉入鬓”,“素面如玉”,神情潇洒。就其身姿,多为两种:一是肢体修长、亭亭玉立者;二为“丰腴腻体”、“曲眉丰颐”的杨贵妃型。弟子像也由梵僧变为汉僧形象。在神灵形象和供养人的雕造、彩绘中,古代匠师们发挥了高超的才能。

高德导航把我导到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在看了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等后,从南龛石窟景区后门进入。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南龛现存龛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崖东面的北段,始创于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亦多有开凿。现存唐代的纪年铭文中有开元、乾元、会昌、咸通、中和等年号。山崖的南段主要是墓塔。雕像中以观音为最多。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上91号龛,下90号龛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90号龛,是南龛石窟中最小的一龛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90号龛右边有一块碑记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9号龛,陀罗尼经幢,唐天宝十年(751年),龛长286厘米,宽107厘米,深23厘米,是四川最早的经幢。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8号龛,七佛,中晚唐。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龛高168厘米,宽150厘米,深77厘米。前部设一台,内外龛间设高台。内龛中造七尊佛像,龛柱两侧立二身菩萨,二力士立于龛口两侧。七佛均
有内圆外桃形双层头光。二菩萨有桃形头光,绾高髻,两侧结辫,发辫垂肩,颈上有蚕纹。二力土有圆形头光,裸上身,帛带在身后高高飘起,绕臂穿于腰带后垂于体侧,下着羊肠纹三叉裙,裙上端外翻,裙腰下系细绳,身体向外扭,作用力状,肌肉发达。前台中间靠壁置一香炉,炉两侧浅浮雕二莲花化生童子,二童均戴项圈,肩饰帔帛,穿肚兜。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7号龛,观音菩萨,唐乾元二年(759年)。观音菩萨体态丰满,衣着华丽,头戴宝冠,长发披肩,其头饰、服饰、手饰等在彩绘陪衬下,熠熠生辉。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上84号龛,下左85号龛(释迦说法,盛唐),下右86号龛(一观音二菩萨二力士,中晚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6号龛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左82号龛,右84号龛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2号龛,弥勒说法,盛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3号龛,双头瑞像,盛唐,典型的佛帐龛,是全国仅有的高浮雕石刻像。内龛二层檐顶均有鸱尾,上层檐顶有圆形瓦当,檐下方框内刻饰着团花,下层檐顶有圆形瓦当,檐下饰有忍冬纹,龛楣上刻着方格团花,悬饰帐幔、风铃,方形帐柱,覆莲圆形柱础,柱正面及侧面均间饰着团花宝珠和几何形纹路,正面所饰团花都有四叶;内龛中部雕有一圆形兽足香炉,香炉两侧各有一头狮子立于石座上,它们四脚伏地,怒目圆睁,像是将起身扑面而来。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双头瑞像来自西域,莫高窟237窟中也有双头瑞像的壁画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图中央是78号龛(盛唐),左上75号龛(观音、迦叶、阿难,中晚唐),左下76号龛,右边从上到下分别是79号(阿弥陀佛与观音、地藏菩萨,中晚唐)、80号(观音、地藏菩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81号龛(诃利谛母,中晚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上部为77号龛,释迦说法,盛唐。
下中部为78号龛,西方净土变,盛唐。阿弥陀佛、观音与大势至菩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81号龛,诃利帝母,又称“鬼子母”,一位妇女头挽圆饼样发鬃,穿着双领外翻式外衣,外着长裙,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小孩,身边左右各坐四个戴项圈、手镯、脚镯的肥胖可爱小孩,这颇似当时一位多子多福的普通妇女形象。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76号龛下碑记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第70-77号龛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71号龛(上),释迦说法,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第一层台阶上圆雕一圆形香炉置覆莲圆座上,两侧各蹲一狮。
70号龛(下左),释迦说法,盛唐。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内龛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立于龛口外侧,龛壁浮雕天龙八部和二听法人。外龛中部设一台,台上置四足香炉,台下两侧各雕一狮。
70号龛右上有一小龛,是72号龛,二菩萨,中晚唐。70号龛右下方,73号龛,五佛,中晚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70号龛及下方碑记,南宋绍兴年游客碑记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70号龛左边是68号龛,也是诃利谛母,盛唐。诃利谛母既无头光,也无莲座,怀抱一小儿,身旁有八个孩童,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第103号龛,毗卢遮那佛,唐乾符四年(877年)。龛高515厘米,宽510厘米,深490厘米。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04号龛,玉皇大帝,民国五年(1916年)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照片右下方,右上67号龛(释迦说法,中唐),右下66号龛(药师佛、地藏菩萨,中晚唐),66号和67号的左边是65号龛(毗沙门天)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65号龛,毗沙门天王像,唐乾符四年(877年)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上左62号龛,上右63号(龛释迦说法,盛唐,下最右61号龛(地藏菩萨),61号左是60号龛(媚态观音),下排左边是55-59号龛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61号龛“地藏菩萨”,中晚唐,其面相与人无异。 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
60号龛“媚态观音”,中晚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62号龛,西方净土变,盛唐。大型双层龛,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内龛造一佛二菩萨,主尊为阿弥陀佛,左右侧环壁高浮雕52尊听法菩萨,二力士立于龛口外侧,外龛左壁浮雕一飞天。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07号龛,位于62号龛上方,竖三世佛,初唐。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迦叶诸佛,右为弥勒佛,现在、过去、未来。其三佛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著袈裟,而穿直襟开口直袍服直至小腹下;二是敞胸露怀,身宽体胖,面部扇平,粗腰大肚。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外壁上也有飞天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53号龛,释迦说法像,盛唐。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外龛前台阶上雕有二狮,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立于龛口外侧,内壁雕有天龙八部。
右边是55、56号龛。
左边是51、52号龛,盛唐。上方51号龛,外方内二重檐佛帐龛,释迦说法。下方52号龛为二并列圆拱形小龛,右侧龛双身观音菩萨,左侧龛药师佛 、观音二像并立。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上右大龛为116号龛,龛外壁上有天王像和飞天
下排右为37号龛,唐,菩提瑞像,旁有弟子、胁侍菩萨、力士
下中为33号龛,盛唐,一佛二菩萨以及众多听法菩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16号龛,初唐的“西方净土变”(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重点看内外窟檐、伎乐飞天和穿草鞋的天王。三层龛,外龛方形,中层为二重檐佛帐龛,龛高350厘米,宽380厘米,深70厘米。上、下层檐顶饰有山花蕉叶纹,方形龛楣,龛楣上镂雕六棱形几何纹,悬帐,饰珠链。内寔正壁及左右壁圆雕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坐像,佛左侧存二十四尊、右侧存二十二尊各式各样的听法菩萨像。左右龛柱侧立二天王。外龛左右立二カ士,上方浅浮雕二飞天。内龛龛拱两例及龛楣上镂雕西方三圣七组、伎乐六尊。内龛壸门内浅浮雕伎乐九尊。
龛中之菩萨有各种姿态,坐法随便,有的衣裙撩起,使曲着的双腿裸露出来。这种不拘“礼节”之举,只有在世俗生活中才有,它已远远超出了菩萨的范畴。更有天王,足穿草履,反映了当时川北地区世俗生活之特色,完全突破了宗教的樊篱。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光脚穿草鞋的天王,这在全国罕见。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山门石,三面刻观音像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0号龛,数珠手观音,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老君洞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地藏菩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唐代乾元三年杜甫赴巴中拜访好友严武时所作《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下图是巴中民间书法家刘健公先生书写的“和平”,这是刘老先生在1955年86岁高龄的时候写的,上面是一条龙,下面是一头虎。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6号龛,六臂如意轮观音,中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凌云耸翠。13号龛,观音、地藏菩萨,晚唐。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眼底江城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清江一曲抱村流。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村》(写成都浣花溪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山门石一侧,9号龛观音菩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绕过山门石,走下台阶,有杜甫洗墨池和严武奏表碑。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左6号龛,晚唐,右4号龛,中晚唐,都是观音菩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号龛,晚唐,观音菩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7号龛,六臂如意轮观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云屏石,据说这里才是古代光福寺的大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11号龛 观音大士,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云屏石旁,两只乌龟相对趴在地上,守门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其他没编号的石刻
91窟旁边,靠近后门的几个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巴中访古(二)南龛石窟

附:
      巴中石刻的艺术特色也很突出,精湛的雕刻技艺不但体现在悬崖石壁上成片镂空雕凿,而且装饰华丽,色彩变幻多样。尤其在人物造型上,许多造像并未按佛教故事描述的那样去雕刻,而是打破传统雕像模式,并带有明显的川北风情。在巴州现存石窟中开凿最早、雕刻最好的西龛,我们看到反映净土世界的仿真天宫楼阁,属镂空雕刻,高两米,有三层,方形台阶,转角斗拱,楼阁上雕刻有供养菩萨、供养天人和伎乐飞天。伎乐飞天所持各种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建筑造型,更是值得珍视的唐代建筑标本,为无数建筑学家所关注。
    
    水宁寺的天龙八部像,堪称四川最漂亮的唐代雕刻之一∶他们身着武士装,手持莲花或兵器,为天众的代表;三头六臂者为好战之代表“阿修罗”;头上方伸出一龙头者是龙众的代表“龙”;头上生尖角者是歌神“紧那罗”;鸟嘴者是“迦楼罗”,当是鸟类的代表;长耳者为乐神类“乾达婆”的代表;戴虎头冠,或手抓蟒蛇者是兽类“摩侯罗伽”;面目狰狞,手抓小人者为鬼类代表“夜叉”,又叫“药叉”。所谓“天龙八部”系指生活在天上、地下、水中的种种护法的代表,在佛说法时主动护卫于旁,或主动护卫与佛法有关的东西,表现佛法之威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