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2019-03-14 17:24:42)
标签:

绵阳

古迹

汉阙

分类: 东走西看
      绵阳梓潼县是除了渠县之外中国汉阙最多的地方,旧说梓潼县以“东倚梓林,北枕潼水”而得名,梓为一种落叶乔木,木材可以用来作建筑材料及制造木器;潼水则是梓潼河,其实“梓潼”是蜀人土话,是一个古老民族部落的的名称,《汉书地理志》广汉郡十三县,梓潼居首,县城的位置古今未变,梓潼汉阙都在古县城城外。
      找李业阙的过程,真有点题目“寻宝”的味道了。按照斯飞坐标定位,看到的是贞节牌坊。举目四望,都是些民房,事先查过资料,据说是个单阙。怎么找啊,中午时分四下无人,正在网上进一步查线索时,小路上走出来一位老婆婆,我马上拦住询问。问题出来了,我怕农村老太太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阙”是什么东东,就问她:“这是长卿镇南桥村吗”,回答说“这是南桥二队,南桥村在村道的另一边”,我晕,觉得二队应该也属于村里了吧。不死心,再问“这附近有没有一块立着的大石头,像碑一样的,上面有字”老婆婆茫然不知。正在问话间,手机上一个网页打开了,一篇游记第一句话就写着“贞孝节烈牌坊西面,隔着一片民房,不到100米,就是2006年晋级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业阙。”马上问婆婆,哪面是西面?西面100米就是,这句话让老婆婆福至心灵,反应过来了,就指着我背后的那座房子说,“就在那房子后面,有个(木牌坊)”。尽管说成木牌坊,也给了我很大希望。老婆婆很热情地带我走到房子边的小路,大声说“顺着这个路走进去就看到了”目送我走进小路,一直到我站在国保碑前,她都还在喊“就在那里面”。真是谢谢热情的老婆婆。
      哈哈,在网上居然找到一个网友画的指示图,很直观。其实就在那个小路口,远远地看见国保碑,我就直觉没错了。不过网友去的时间早了,现在近景菜地和树的位置都修成房子了。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李业阙当属绵阳五阙之一,为红砂石质的墓阙,属单阙,残缺不全,现仅存一段阙身,为独石刻成,宝塔状阙顶为后人补配,形制与众不同似碑碣。李业阙坐西向东,占地36平方米,由阙基、阙身和阙顶组成,高2.5米、宽约1米,阙身为上小下大的四面立柱独石。李业阙几经沧桑,有学者认为阙身为原阙的一段,对此阙尚有或阙或表或碑的争论。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阙身仅东面有简单斗拱雕刻和两方石刻。阙身正中阴刻隶属“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八字,分布在50*30厘米的范围内,呈两列分布,每字约10厘米见方。此八字可能为明代正德或嘉靖年间时的增刻,字迹清楚。
      八字下方刻写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有记为道光末年题刻一说,可能为误记或周树棠撰写时间)知县张香海刊刻前任知县周树棠所撰《移阙记》。题刻正文每列12字,共11列,全文分布在74*70厘米的范围内,记述当时知县周树棠发现此阙残身及移至李节士祠安置的经过。全文如下:
     李公石阙沦轶久矣,志载石阙/二、石表二,今惟石表存。遍访居/民,询以阙所在,无有知者。相传/旧卧麦地中,土人因碾耕垦置/他处瘞(注:埋)之。偶于表旁周廻循视,/见山沟边微露石顶,有类阙盖,/掘土丈余,急起视之,字画完整,/出土崭新,时道光乙巳(1845)十月望/二日也。公旧有祠,在县南关外/二里许。有前明碑志,回移阙置/祠之东庑,镶以贞珉,庶垂永久。
                                                                                  知梓潼县事星沙周树棠谨识
                                                                            咸丰五年八月知县事山左张香海修护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建国后,移至现址建亭保护,并将有关阙的四通立于阙后。据此及相关史料记载,李业阙修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为现存汉阙年代之最早者。四通等高石碑拼立,长465厘米,高220厘米。右一为明代嘉靖丁亥1527年三月巡按四川监察御史李君东的《增修汉议郎李祠堂公秘(?)》,碑宽113厘米。右三碑刻最为模糊,为明代嘉靖丁亥1527年九月《增修汉议郎李业祠堂记》,宽112厘米,后有李业祠分布图。右四为明代兵部尚书金献民嘉靖壬辰1532年的纪念题刻,碑宽120厘米。右二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县徐凝绩的《重建李节士祠记》,宽117厘米。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李业祠分布图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亭内有残缺石马二,一长188厘米,一长156厘米。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清咸丰《重修梓潼县志》载:“汉议郎李巨游(李业字巨游)墓,旧传在石马坝”。《后汉书·独行传》及《华阳国志·梓潼士女》记载,李业字巨游,梓潼人,少有志操,随博士许晃习鲁诗,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经太守举荐,任官为“郎”。孺子刘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李业恨之,即托病去官,回归故里闭门不出。广汉郡(郡治梓潼)太守刘咸,幕李业名,强召之,业乃带病前往,被举为“方正”。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建“大成国”。闻李业贤名,征业为博士。业托疾不从。大成国龙兴七年(公元31年),公孙述恼恨李业不听召唤,即派遣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到梓潼,并对尹融说:“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尹融持毒酒到达梓潼后,对李业说:“方今天下分崩,敦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则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李业回答说:“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尹融又劝李业与妻室儿女商议后再行定夺。”业笑曰:“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遂饮毒而死。公孙述闻李业死,大惊,又耻负杀贤之名,即遣使吊祭,并赠赙百匹,赠钱百万,李业之子李翚逃匿不受。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光武帝追议李业,诏曰:“表其间,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华阳国志》赞扬李业这一不与逆贼同流合污的行为是“巨游玉碎,高风金振”。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安绵兵道俭事戴鳌至梓潼,观李业墓阙后,怀念先贤,遂与县令张筒商议,将长卿山下之水草庙改建为“汉议郎李巨游祠堂”,塑李业像,春秋祭祀。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县徐凝绩重建李业祠。古今游人观李业祠、阙之后,多有诗文凭吊。
      大体意思是,《后汉书》记载,李业,字巨游,汉代四川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汉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
      由此可知李业阙大约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即公元36年,也就是说,从建造至今已历近二千年,在中国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汉阙中,李业阙的时代最早。
     
      李业阙亭外文保碑三块,显示了李业阙省一国六的文物地位。一块为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为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为2006年6月,李业阙终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第六批新晋国保之一。国保公布信息为:序号694,编号Ⅲ-397,名称李业阙,年代汉,地点四川省梓潼县。
     李业阙为什么会成为四川的第一批省保呢?又为什么会两次被公布为省保呢?四川省先后于1956年8月16日和1961年7月13日公布了两批共8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依据是梁思成先生带领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曾经的实测或踏勘。文革后鉴于其中一些文物已经遭到破坏,以及认定标准的变化,于1980年7月7日重新公布了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40处,以后以此次公布的为第一批。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国保碑旁,油菜花在阳光下金灿灿的。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绵阳寻宝(三)梓潼李业阙

本文主要参考了李戴的博文“癸巳秋梓潼行10:国保李业阙——跨越时空的遗珍_李戴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c42a00101ob0g.html”该文对于李业阙还有详细的研究考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