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四十七)解州关帝庙
 (2018-10-11 15:28:43)
	
			
					(2018-10-11 15:28:43)		| 标签: 古建筑旅游山西文化 | 分类: 东走西看 | 
关帝庙景区大门,柱子上“精忠贯日、大义参天”
解(hài)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
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
结义亭,原名三义阁,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建,单檐卷棚歇山顶,内置桃园结义线刻石碑。
照壁内侧

穿过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雉门,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被火焚毁后重建。

雉门与武纬门之间有配殿,里面塑赤兔马


胡公祠,关夫人胡氏家祠,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有山门一间,正堂三间,堂内神台上塑有胡大夫塑像及二侍者像。祠外有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镌刻、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重修碑。


从武纬门进入


大义参天木牌坊

雉门后是戏台,台上正在魔术表演,很多游客观赏。




牌坊后是御书楼,原名八卦楼,面阔进深皆五间,前檐出庑殿顶抱厦一间,后檐出卷棚顶抱厦三间,楼身四周回廊,二层为木质楼板,中空呈八边形,八卦之名由此而来。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名。现匾放到崇宁殿里了。
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

铁人、铁狮





殿内供奉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并陪有左右侍臣。大殿内外悬挂清代几位皇帝所题牌匾。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殿内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又见铁人铁狮,不过铁人是明显的胡人形象。

春秋楼。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元年至十八年(公元1573-1590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宽七间,深六间,二层三滴水、歇山式顶,雄伟壮丽。上下两层施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可供凭依。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内置关羽观《春秋》侧身像一躯,右手扶案,左手棒须,神态逼真。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三十六级,可供上下。楼身结构奇巧别致,上屋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外观上给人以楼阁悬空之感。(现已不让上二楼了)
碑亭

又见果亲王

木牌坊下石雕




出去看“万代瞻仰”石牌坊,位于钟楼东侧,不在宫墙内。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是主庙现存牌坊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整个牌坊由青石垒砌而成,三间四柱五楼庑殿式,面宽7.36米,通高9.04米。正面楷书“万代瞻仰”,背面楷书“正气长存”。牌坊的精华在正反面雕刻的三国故事图,人物众多,祥云、瑞兽、仙鸟、繁花点缀其间,动静相宜,雕刻手法苍劲,纹饰精细,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杰作。
另外,在庙内配廊中看见不少建筑零部件
附记:
关羽封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走向神坛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1)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史料表明,对关羽的信仰和神化,发始于平民百姓。关羽麦城遇难后,有关这虎将乃系天宫青龙转世之说,便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荆州和解州广为流播。 
(2)南陈和隋时的和尚智颛,对关公授五戒,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 
(3)关公作为军神形象,被列入国家祀典,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其时与孔子文庙并峙的武庙里,主祀是姜太公,关羽仅为陪祀。 
(4)宋真宗赵恒,与第三十代道教天师张继先,心领神会一拍即合地共同臆造了中国造假史上最“杰出”的谎言——“关公大战蚩尤”,写进了《广见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中,关公从此堂而皇之地成为道家的头号尊神。 
(5)宋徽宗赵诘在位时,曾四次加封关公:先“忠惠公”,而“崇宁真君”,而“昭烈武安王”,而“义勇武安王”。 
(6)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虽将汉人视做劣等族种,但对关公却推崇备至,也许是因了元世祖忽必烈尊佛尚武的缘故。 
(7)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胜陈友谅、完成实现皇帝梦的关键一役后,便精心编造出关羽率十万阴兵助他致胜的“天方夜谭”。 
(8)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曾三度大封关公:万历十年封关公为“协天大帝”;十八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再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同时对关羽夫人及其二子乃至周仓,也封后、封王、封公。 
(9)清兵入关前,满人对关公的崇敬度,毫不亚于汉人。满族除将关公当神灵祭祀外,皇太极还命人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作为八旗官员及将领们的必读书。 
(10)康熙在位时,巡曲阜,临解州,偈孔子,拜关庙,并御题“义炳乾坤”的匾额悬于解州关帝庙之崇宁殿上。 
(11)乾隆时期,关羽已被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一样,列为国家春秋两季的举国大祭,并以朝廷名义颁发同意祝文,规范大祭时的规格。
(12)在清政权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间,从顺治到光绪,历代皇帝曾十数度对关羽进行加封,至光绪五年(1879年),对关羽的封号登峰造极,可谓旷古未有。尊号全名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达26字。
前一篇:山西古建之旅(四十六)鹳雀楼
										后一篇:山西古建之旅(四十八)芮城永乐宫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