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三十)平遥镇国寺
 (2018-09-12 15:39:10)
	
			
					(2018-09-12 15:39:10)		| 标签: 山西文化旅游古建筑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穿过天王殿,就看见万佛殿
万佛殿,重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距今有上千年历史了。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在佛殿内梁架上留下许多题记墨迹及寺中现存的碑刻,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
这座殿宇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除此之外,万佛殿的木结构建筑,竟然一颗钉子都没有,所有结构木头相互卯碶而成。
万佛殿面向内院的一侧
镇国寺各殿皆有塑像,其中万佛殿内塑像最为珍贵,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高55厘米,沿边用青砖叠砌而成,约占全殿面积一半。正中设立束腰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难二弟子。佛坛上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佛坛式样,塑像配置均与五台山唐代建的南禅寺大殿略同。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全殿共有塑像十四尊,背面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
释迦牟尼像造型高大,结跏坐式,手势作禅宗拈花印,佛相端庄慈祥,反映了唐、五代的风格。
五代是割据战乱的时期,从那时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国仅有几座,彩塑作品更为罕见,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处的历史时代至为重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讲过程,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佛祖背面的自在观音,是明代的
万佛殿后第二进院子,正对是两层的三佛楼
两侧分别是观音殿和地藏殿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