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山上常见的可食蘑菇

(2010-08-25 22:33:29)
标签:

杂谈

---资料来源于驴友蘑菇蝙蝠
翘鳞肉齿菌 (本地叫:鹿茸蘑菇)


图片  


[Saarcodon imbricatum(L.:Fr.)Karst.]又称獐子菌、仲帽、獐头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期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鳞片,鳞片厚,覆瓦状,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粗 0.7-3cm,有时短粗或较细长,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可达4cm,中实、平滑、淡白色,后期变淡褐色。刺锥形,延生,长可达1-1.5cm,初期灰白色。后变浓褐色。      
  生于高山针叶林中地上,尤以云杉,冷杉林中生长多。      
  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区,西藏等高地高寒凉爽的云杉林中较多。可食用。好吃,新鲜时味道很好,菌肉厚,水份少,不生虫,便于收集加工,但老后或雨多浸湿者带苦味。属外生菌根菌。子实休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并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来 源】 为菌类植物药齿菌科植物翘鳞肉齿菌的全草。 


【功 效】 消肿散结。


【主 治】 治疗痈疽疮疖,湿疮。 


【性味归经】 甘,平。 入肺、胃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 


【别 名】 獐头菌、獐子菌(云南)、牛腮巴菌(滇中)、钟馗菌、地鸡、土菌(《菌谱》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拉丁名】 原植物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 (L. Ex Franch. Karst. 


【考 证】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与本品同属的褐盖肉齿菌S.Fuligineoalbus(Fr.) Quel.分布于云南等地,民间用作抗癌药物。”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有草菌酸。         
中文学名:毛柄库恩菌


 图片   


拉丁学名:Kuehneromyces mutabilis (Schaeff. Fr.) Sing. et Smith    
中文别名:毛腿环锈伞、库恩菌    
同物异名:Pholiota mutabilis (Schaeff. Fr.) Quèl.    
分类地位:伞菌目、球盖菇科、库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2.5-6cm,扁半球形,凸形,后渐扁平,光滑,湿时呈半透明状,肉桂色,干后呈深蛋壳色,边缘在湿润状态有条纹明显。菌肉白色或带褐色。菌褶直生或稍下延,稍密,薄,宽,初期近白色,后呈锈褐色。菌柄长3-7(10)cm,粗0.5-0.8cm,上下等粗,色与菌盖相似,上部色较浅,下部色较深,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环以下部分有鳞片。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与柄同色,易脱落。孢子淡锈色,椭圆形或卵形,平滑,6-8μm×4-5μm,有时有一两个油滴。褶缘囊体无色,棒形或圆柱形,有时顶端稍细,20-35μm×6-8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于阔叶树木桩或倒木上丛生。    
分布地区:吉林、青海、河北、甘肃、西藏、云南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并能人工栽培,也曾有记载含毒,又是树木的木腐菌。已试验人工栽培。   

大白菇   (大脆,因为吃起来很脆 


图片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无毛或具细绒毛,不粘,边缘初内卷后伸展,无条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味道柔各至慢慢地微麻或稍辛辣,有水果气味。菌褶白色或近白色,中等密,不等长,近延生,褶缘常带淡绿色。菌柄长1-4cm,粗1-2.5cm,内实,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伤不变色,光滑或上部具微细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小刺显著,稍有网纹,7.6-10.6(-12.8)μm×6.9-8.8(-10.5)μm。褶侧囊体甚多,梭形,49-112μm×7.3-10.9μm  
同云杉、冷杉、松、铁杉、黄杉、山毛榉、高山栎、山杨等形成菌根。  
经济价值:可食用,其味较好。试验抗癌率高,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

中文学名 黄丝膜菌


图片  
拉丁学名 cortinarius turmalis fr.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510 黄丝膜菌 1. 子实体, 2. 孢子  
分类地位 伞菌目、丝膜菌科、丝膜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后扁平中部钝,湿润时表面粘,干时有光泽,黄色至黄土色。中部厚,无明显气味。菌褶直生又弯生,密,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土褐色至褐色。菌柄长4-10cm,粗0.6-1cm 圆柱形或近基部弯曲,污白色,带土黄色,有近白色丝状菌幕,内部实心变至松软。孢子印黄褐色。孢子黄褐色或浅褐色,椭圆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μm×4-5μm 
生态习夏秋季在针叶林或混交林地上群生。  
分布地区 安徽、云南、湖南、辽宁、吉林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试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另外对某些细菌有抑菌和抗菌作用。此菌为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灰黑口蘑


图片


离褶伞


图片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长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味道鲜美,属优良食用菌。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松乳菇


图片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颜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后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最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后或老后变绿色。菌柄 2-5cm,粗0.7-2cm,近圆柱形并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后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分布于我国浙江、香港、台湾、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 、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柔和,后味稍辛辣,味好。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衫、铁衫、冷衫、高山松马尾形成菌根。  


图片


白鳞蘑菇 
中文学名:白鳞蘑菇  
拉丁学名:Agaricus bernardii (Quél.) Sacc.  
中文别名:白鲜菇、白鳞菇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形态特征:实体大型。菌盖宽7.5-15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褐色,有块状多角形鳞片,菌盖中部鳞片较厚而大,多龟裂,常反卷,边缘多纵裂,有时附着菌幕残片。菌肉白色,坚实,厚,伤变蓝紫粉色,尤其菌柄与菌盖联接处更明显,幼时有鱼腥味或石碳酸味。菌褶初白色,后变粉红色到黑褐色,稍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5-7cm,粗2-4cm,坚实,有时稍带粉灰紫色,近圆柱形或向下渐细,常呈纺锤形,菌环以下有赭石色鳞片。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或中部较窄。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卵圆形,广椭圆形,光滑,6-8μm×5-6μm 
生态习*:夏秋季于草原上丛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内蒙古、河北、青海、山西等地。  
经济用途:可食用。产地群从经常采食,还可见于市场。但有的资料提到可能有毒,而有的资料记载有鱼腥味或碳酸气味,子实体老后较坚韧,食后不易消化,因此妨碍食用。

图片

粉紫香蘑    
中文学名:粉紫香蘑     
拉丁学名:Lepista personata (Fr. Fr.) Sing.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Tricholoma personatum (Fr.) Kummer     
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香蘑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20)cm,半球形至近平展,藕粉色或淡紫粉色,较快退色至带污白色或蛋壳色,幼时边缘具絮状物。菌肉白色带紫色,较厚,具明显的淀粉气味。菌褶淡粉紫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4-7cm,有时达15cm,粗0.5-3cm,菌柄紫色或淡青紫色,具纵条纹,上部色淡,具白色絮状鳞片,内实至松软,基部稍膨大。孢子印淡肉粉色。孢子无色,椭圆形,具小麻点,7.5-8.2μm×4.2-5μm    
生态习*: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长成一条带或蘑菇圈,尤其在内蒙古草原上可形成直径达20-40m的蘑菇圈。     
分布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     
经济用途: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很好吃,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