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推广项目经过3个月的筹划与前期运作,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天山南北的主题技术培训将近10场,建立了十余个示范(实验)点,亦有不少不同层次的领导、技术科研人员以及普通农户过来观摩与咨询。新奇、兴奋之余,不少人对于这些新装备的价格都望而怯步。
配套装备设施的新产品固然整体增产、增效、增收的效果好,但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分解,在细分的准用户群中针对不同的行业、区域、农产品销售方向乃至种植环境的其他配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设计出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配置方案。
在近期推出的简易(普及)型方案、标准倍增型方案以及成套高标型方案,以及适应出口蔬菜种植、出口花卉种植、出口香菇培育、畜禽舍自动防疫与空气净化(养鸡、牛、羊等)等行业的需求特点而形成的产品配置群,就比较好地解决了新产品植入“瓶颈”的问题。尤其是经济适用的产品配置更加受到基层一线的欢迎,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质量就明显好得多。
这些短期的推广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推广,必须善于把技术的特点转化为市场的卖点,把技术的语言转化成为市场的语言,让这些科技的因子激活目标客户的基本体验层面,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分解需求的各种类型,形成梯度安排的价值体系,使得更多的准消费群体可以更加宽松的参与到新产品的体验中来——不管是一种现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