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最后一天,我们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窗外一片白色的世界,皑皑白雪覆盖下涌动着的文化暖春正在一点点向我们走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文化建设的大手笔也在逐渐展示着她那无穷的魅力,越来越清晰地勾画出历史的轮廓:近些年来,此起彼伏的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法国等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方兴未艾,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丰富而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守望............
经济奇迹之后的民族文化复兴已经开始打开了新时代的壮丽画卷。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尤其在原有春节的基础上,新增加的我国传统节日,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标志:那些代表着团圆、祭祖、感恩、爱国、爱情、尊老等节日所具有的文化记忆及其文化符号,将唤起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更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阖家团圆与辞旧迎新、祭祀祖先与认同亲情、爱国忧患与龙舟竞渡、牛郎织女与比翼连理、月圆浪漫与家国和谐、重阳登高与敬老感悟......,一系列传统节庆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礼仪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华夏民族美好的憧憬与追求。
毫无疑问,这些依托着自然节气变化规律的中国古老节庆中的文化元素,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如能够有效地激活这些元素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一定会重新点亮我们的精神家园,并且可以与全世界共同分享这份惊喜与愉悦的文化大餐。
让我们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