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欢迎您2023

标签:
万载宜春江西 |
分类: 我的镜头——边走边拍 |
摄影:陈文瑯
摄影时间:2023年11月24日
———-万载县位于北纬27°59′37″~28°27′48″,东经113°59′13″~114°36′11″之间,与北京同属东八区,但平均日出时刻比北京迟22分钟,地处赣中西北边陲,锦江上游,峰顶山以北,东邻上高县、宜丰县,南接袁州区,西连湖南省的浏阳市,北毗铜鼓县。
万载县境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719.6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0.6平方千米,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565012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其中城镇人口259358人,占总人口的45.9%,乡村人口305654人,占总人口的54.1%。
县城距江西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85公里,距湖南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68公里,距宜春明月山机场42公里,距沪昆铁路("浙赣线")的宜春火车站39公里,距沪瑞("昌金段")高速公路26公里。320国道和"湘赣"、"芳万"两条省道穿境而过。载流行的走势。
1949年7月16日(农历己丑六月二十一日),万载解放,7月2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万载县属袁州分区管辖(1950年9月分区改专区)。1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又改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至1985年底宜春专区改宜春地区,万载县属宜春地区。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万载县属宜春市。
文明塔位于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监生易琼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易琼后裔先后重修。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约30米,共7层。下6层为六角形(底层为基座),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7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有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1.8米;第2层至第6层均设有6道拱门,其中4道假门;塔内底层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阳文楷书“光绪十八年岁壬辰春月立,易琼公后裔重修”。1983年初夏,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将塔内木梯改为铁梯。1998年县人民政府对文明塔进行了装修,在塔的各个角上装铃铛,塔基四周配有灯光设施,并将塔身漆成米黄色,被列为县城实施的10个形象工程之一。此次装修,由县电力总公司捐资18万元,南昌江西艺风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设计装修。2004年8月6日,县人民政府对该塔又进行了仿古装修,先对塔身整体清洗,再对原装修面进行铲除、修补,最后对外部整体刷涂仿古立邦外墙漆,塔身改为青砖白缝。此次工程总投资7万元,由县一建公司承修,2004年9月15日竣工。2006年9月,又对该塔进行了通体亮化改造,夜晚灯光一开,塔顶圆锥形宝盖通明闪亮,塔身在射灯映照下,通体透亮,玲珑剔透。遗憾的是,解放后对文明塔的几次修缮,都没有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没有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古塔成了新塔。
据《万载县志》考知,此塔建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历时二年告竣。后经道光五年,光绪十八年两次较大的维修。1983年初夏,万载县人民政府拨款25000元进行了整修,塔内新装了直通塔顶的铁梯,每层塔门增制铁栏,以供游人登塔远眺。(塔名据同治版《万载县志》载“風氣所關,文明有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