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
南阳医圣祠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大门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博大雄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拨款对南阳医圣祠进行修葺,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1988年南阳医圣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医圣张仲景祭祀"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医圣祠

走进医圣祠

看到医圣张仲景的塑像

老驴友在医圣张仲景塑像前留影

各种碑帖

医圣祠二道门

百寿亭

打太极拳者

中医祖庭
万世医宗 (张仲景墓)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张仲景出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周谷城题字

审案行医

朱学范题字

张仲景塑像

碑廊题词

老驴友在南阳医圣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