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锡林浩特贝子庙

2003年6月,我专程来到锡林浩特,想游访贝子庙,可惜遇到庙宇大维修,蓝色铁板围起来,什么也看不到。
2017年9月25日,我又一次来到锡林浩特,一心想游访一下贝子庙,当我们开车来到停车场,便看到宽广的贝子庙广场以及广场远处的庞大建筑群,蓝天白云之下,顿觉心胸开阔。时值上午11:30分,当我们来到入口处却见小门紧锁。等了一会儿,走出一位女士,一问原来是下班了,要等到下午2:30分才开门上班。好家伙,一个旅游景点竟有这么大的派头,中午休息3
个小时不接待游客。看来游访贝子庙要有耐心,要修炼才行。
还好,庙宇后面是额尔敦敖包,于是,我们先走上山坡去欣赏敖包,拍照。然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也找了一家蒙族饭店,我专门要了一碗莜面饸烙,品尝蒙族面食。饭后,已经下午2:15分,发现小门已经打开,我和老伴拿着身份证就进去了,70岁以上免票;儿子和媳妇说不进了,门票每人40元就省了。寺庙里(朝克沁殿)就我们两个人,大约游览了20分钟,两旁的寺院不开放,我们就出来了。问过售票员,她说:喇嘛在两侧的寺院内,不开放。遗憾。在西藏、在川西、在甘南的藏传佛教寺院里,不但可以看到喇嘛,还可以与喇嘛交流。
贝子庙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
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共耗费白银174多万两。全庙共分五大殿,中为朝克沁(行政教务)殿,两侧分别为拉布楞(活佛)殿,却日(哲学)殿,满巴(医务)殿和珠多都巴(天文数学)殿。
此外,贝子庙周围还有十几座小殿和两千余间喇嘛住宅,贝子庙建成后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
贝子庙历经七世活佛不断修缮。整个建筑群有朝克沁、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七座大殿,五座拉布楞(活佛殿),五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个庙仓及两间喇嘛住宅在庙宇的东西两侧和后面。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在贝子庙建成后的百余年间,该庙成为远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场所,香火极盛。寺内存有大量反映蒙古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壁画,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艺术的宝贵史料。并且有着雕梁画栋、重楼复阁、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还有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始建朝克沁殿,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1786年,乾隆帝赐封巴拉吉尔隆德布为一世活佛,以"阿日旺·章龙·斑智达"为称号,意为"聪明传教师",并赐给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字匾额颁发了度牒。"章龙班智达葛根庙"由乾隆帝钦赐汉名为"崇善寺",到第二世活佛时佛殿又大规模扩充,具有一百多年的兴盛时期,清光绪年间达到极盛,喇嘛最多时达1200至1500多人(1840年—1930年)。庙寺的上层喇嘛与西藏拉萨和山西五台山等地的宗教上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但到1945年8月,全庙喇嘛不足500名,后来时增时减,1957年时,总数也达到过800名。
贝子庙喇嘛清规戒律很严。如诵经不分心,学道要潜心,削贝子庙广场发守戒,衣冠端正,生活俭朴等。还有不取妻,离姿色,戒芋酒(鼻芋例外),不偷盗,不杀生,不妄语,杜淫荡等。对不法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法杖、法鞭、秉香谢罪、面壁思过,甚至驱逐庙门等惩罚。旗民俗人来庙叩头拜佛时也有不出大声、不吸芋、严禁妇女在寺内留宿等注意事项。但平时与家族、朋友之间往来通信是自由的。

建筑宏伟的贝子庙

贝子庙广场

朝克沁殿


老驴友夫人在贝子庙广场

夫人在朝克沁殿前留影

老驴友在朝克沁殿前留影

大儿子和媳妇的留影

还好,过来一位拿相机的游客,请他为我们拍了这张四人合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克沁殿

朝克沁殿前的石狮子

AAAA级旅游景区

走向额尔敦敖包

额尔敦的蒙古包

敖包相会 石刻壁画

额尔敦敖包

老驴友在额尔敦敖包留影

父子合影

老两口合影

小两口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