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大同老城区
山西大同,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300余年的建城史。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曾辉煌一时,近20年来却日渐式微。
2008年初,新任市长耿彦波强力推行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恢复性保护工程”,其中城墙修复工程耗资10亿元,将在5年内全面完成四面城墙及瓮城的修复。
2009年4月,大同陆续开工建设东城墙、华严寺、善化寺、文庙、清真寺等名城保护十大工程。随后,修复南城墙、北城墙等项目也陆续上马。很快,大同到处是高耸的塔式起重机和脚手架,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
所有现代建筑都将搬迁出去。
有着650年历史,由黄土夯就的城墙被穿上清灰色的包砖“外衣”。按照规划,每一面城墙高14米,下宽18米,上宽14米,望楼12座、控军台两座、角楼两座,箭楼、月城、瓮城各一座,绵延1800米。
旧城内街道的名字也都恢复古风:原来的雁同东、西路及延伸段,拟合并定名为平城街;古城城墙内的东、西、南、北街名,拟分别恢复为和阳街、清远街、永泰街、武定街;甚至连路灯也被全部更换,以求与古风相配。
在“名城复兴工程”中,古代文物的修复是另一个重点,需要修复的有代王府、华严寺、善化寺、文庙、帝君庙、法华寺、关帝庙等。华严寺工地上,消逝多年的古代建筑已经一座座破土而出。
大同恢复建设的,还有围绕城墙建设的是带状环城公园。耿彦波称,大同未来的旅游人数瞄准300万的目标,以100元门票算,一年是3亿元。
当我在2017年9月23日来到大同老城时,老城内的所有现代建筑基本上搬迁出去,基本恢复了传统的城市格局。华严寺、清真寺等古迹修缮完毕,善化寺等还在继续修建,还有一些棚户区的住户已经搬迁,新建的古香古色商户已经开始营业,老城街道的名字已经恢复到明清时代的名字,一座旅游新城(大同老城)已经呈现在雁北大地上。

古城中心的牌坊 和阳街




清真大寺




老驴友在大同老区留影

牌坊是四面的,建筑恢弘

牌坊周围的建筑全部恢复古代式样




远处看到的是华严寺

漂亮的街头建筑比比皆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