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的辉煌·大漠胡杨
“谁也料想不到,额济纳有这样多的森林。”这是1936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初入额济纳时的印象。他在文章中写到,“道路是没有开辟的。只是随着森林里的人迹和兽迹走。在梧桐稠密的地方,日光照不到地上来,四望都是阴森。森林里有些巨藤式的树枝,穿错在阴暗的林间,有些像巨蟒。向导还引我穿过许多草丛,涉过许多小溪。人类对于这里自然加工的痕迹,可以说丝毫没有。这是南美亚马逊河上游,这是未开发的非洲刚果河腹地。”而这森林的茂密,这森林的辽阔又是那样的无垠,“走入无尽的梧桐林和柳林中,一趟一趟的快马,仍然没有跑出森林的掌心。”范长江所说的梧桐林就是胡杨林。
“人骑在骆驼上,只见人物不见驼身”的景致,至今让生活在居延海周边的老牧人难以忘怀。沿岸茂盛的胡杨林成为遏止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一道天然屏障。
额济纳绿洲金秋的景色奇妙绝伦。每到深秋的九月底、十月初,胡杨林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得浅黄,继而又变得杏黄了。特别是经过一夜霜降,胡杨林的色彩犹如枫叶一片金红,堪称奇观。因此,额济纳绿洲也被内蒙古摄影艺术家协会确定为“摄影创作基地”。每年金秋季节,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并创作出很多美仑美奂的作品。
胡杨叶变黄变红主要集中在每年九月末到十月中旬的这段时间,期间正是观赏胡杨的最佳时机。本篇就叫做:大漠胡杨

深秋时节的胡杨林

早晨6点来到胡杨林,天还是黑的

三千年的守望,终于来到了胡杨林

胡杨林还没有苏醒

黎明时分的胡杨林

等待日出,准备拍摄胡杨倒影的人们



大漠胡杨渐渐苏醒




追逐胡杨林日出的人们

长寿树祈祷








胡杨的沙漠伴侣,大漠红柳

红柳是抗旱防风固沙的英雄

胡杨小道


红柳小路

阅尽历史的沧桑


英雄胡杨林


老驴友在额济纳大漠胡杨林

胡杨与骆驼


沧桑岁月仍从容




三千年的守望,老驴友终于来了








胡杨精神: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






一棵树

一条路


古老的胡杨家族后继有树 — 年青的的胡杨林



老驴友恋恋不舍的胡杨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