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越王楼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的龟山上,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因时任绵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
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鹊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还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
越王李贞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虽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但才华出众,而被先后封为汉王、越王。越王楼在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由李贞亲自督建,参考了长安、洛阳诸多王府的营造规划,再根据龟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势,因势建楼。越王楼的修建先后历时3年,耗银50万两,楼高10丈。
越王楼经历唐、宋、元、明,明万历年间重修,后毁于清乾隆初年。遗址越王台,保留迄今,已有二百余年。
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开始重建,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越王楼重建工程于2005年3月28日停工。2007年4月12日恢复续建,至今历时10年,现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
据查,对这座宏大富丽的越王楼及它的遗址的描述,历代诗文中仅收入全唐诗的就有20多篇,绵阳县志专门记载了15位诗人名宦讴歌越王楼的诗词。因此有“一座越王楼,半部文学史”的美誉。
附录:《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唐】杜甫
绵州州府何磊落,
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
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
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
转见千秋万古情。

越王楼雄姿

越王楼与电视塔比高

东方红大桥和越王楼

透过富临大桥看远处的越王楼

傍晚的富临大桥和越王楼

富临大桥和越王楼夜景

在东方红大桥上拍摄越王楼

涪江之滨越王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