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上海的轨道交通
我这次在上海住了2个晚上,有2天半时间,可是与上海博友会面用去半天时间,剩下2天时间还经常下雨,甚至7月30号中午开始下了大暴雨。但是,我还是游览了浦东的世纪广场,世纪公园,东方明珠,陆家嘴和滨江大道,游览了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上海体育馆,体育场,中山公园,静安寺,静安公园和城隍庙。
这除了矫健的驴腿外,主要得力于上海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还有阳光明媚为我提供的公交卡。
据说在2007年12月29日,上海开通轨道交通6号、8号、9号三条新线,再加上1号线北延伸段以及4号环线贯通,使上海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到234公里,这样上海轨道交通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七,居于伦敦、纽约、东京、首尔、莫斯科和马德里之后。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0年世博会举办前,上海将建成11条轨道线,通车里程达430公里,“四纵三横一环”的轨道交通网络,进入世界第三位,每天可运送乘客近550万人次,将承担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35%以上,在有效缓解上海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同时,还将为前来参观游览世博园区的50%宾客提供服务方便。上海轨道交通正在向“地铁世界第一”逼近。
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创造了当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奇迹,从1993年5月28日观光运营时的5公里左右,到1995年4月10日全线贯通时达16公里,从2000年的65公里到2003年的84公里,从2005年的125公里到2006年的141公里,从2007年的234公里到目前250公里左右。仅仅16年,上海轨道交通就建成了拥有8条线路、250公里、170座车站的网络化,便捷化的营运格局。
与此同时,上海轨道交通的日均客流也快速增长:从0到100万人次用了10年时间;从100万人次到200万人次只用了4年时间;从200万人次到300万人次仅用了1年时间。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已超过360万人次,远远高于伦敦日均客流300万人次的纪录。今年4月30日的442.3万人次的客流,更是创下了自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以来的历史纪录。
上海轨道交通以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大容量的特点,见证了它突飞猛进的发展轨迹,轨道交通正逐渐成为公共交通的主角。当轨道交通成为上海市民出行的首选时,上海地铁运营部门依靠运能的不断增加,努力减少广大乘客出行的等候时间。当初上海地铁一号线观光运营时只有1列车6节车厢,如今8条轨道交通线已拥有215列1400节车厢。列车运营则从刚开始每天开行几十列次、间隔40分钟,加快到现在每天开行2748列次、高峰时段最小间隔仅2分45秒。
在方便广大乘客出行方面,上海地铁同样也创意不断。过去,在单一线路上只能使用储值票、单程磁卡;现在,公交一卡通和单程IC卡可在任何线路上使用,并可享受换乘优惠。过去进出车站乘客只有单向通道,现在设立了双向闸机,让乘客出行自如。这一系列便民举措的推出,无不让广大乘客体验到“一卡在手、畅行无忧”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轻轨和地铁连成一体,行程轨道交通网络

车站站台

只有清晨轨道列车上比较清爽,7点半开始人员就拥挤不堪了

上下车和换乘车大厅

在中山公园站,从2号线地铁换4号线轻轨,相当于爬上8层高楼,有自动扶梯,
也有楼梯要爬,各占一半

人们总是来去匆匆,过去在日本和香港看到的现象,已经来到了大上海

地铁车厢内主要是年轻人,上下班时达到人流高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