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争与巴列夫防线
2009年3月25日下午,我们通过轮渡跨过苏伊士运河以后,来到西奈半岛的巴列夫防线(战争博物馆)参观。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一共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主要是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埃及西奈半岛后,于1969年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沿河建成一条以参谋长巴列夫命名的防线。防线北起弗阿德港,南至苏伊士湾,全长175公里,纵深30-35公里,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耗资2.38亿美元。
该防线由三条平行防线组成:第一线为苏伊士运河及河东岸,河堤下埋设了油管,战争期间点燃,可将运河变成一片火海。沿河筑有20米厚的沙堤,堤后筑有30多个前沿支撑点,支撑点前为铁丝网和地雷区。第二、三线分距运河十几、二十公里,筑有11个核心堡。核心堡一般为半地下的多层建筑,以钢筋水泥作骨架,顶部由铁轨和装在铁网内的石块砌成,厚4-5米,可经受重磅炮弹和炸弹的直接攻击。核心堡由若干个碉堡组成,其中一个为旅指挥所,有的为重炮阵地,有的为弹药和后勤物资仓库,堡内有住房、指挥室、了望哨和射击阵地,储有可供一个月以上的粮食和弹药,碉堡间有堑壕相连,战斗中可互相支援。
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为收复失地联合对以色列宣战,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达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7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目前在原巴列夫防线的一些地段,仍保留着当时的一些工事供人们参观游览。特别是在距伊斯梅利亚10公里处的夏杰拉高地,那里曾是巴列夫防线中段前线指挥所,现已改为战争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来到了战争博物馆大门

看到了铁丝网

当年以军使用的兵器

当年以军的军用品

缴获的以军枪支

枪支
当年以军的坦克

沙漠中的铁丝网

当年以军使用的坦克

前来参观的阿拉伯人

沙漠装甲战车

巴列夫防线的指挥所碉堡

巴列夫防线全貌

碉堡内的指挥所

指挥所作战部

装甲车

巴列夫防线留影

碉堡大门入口

西奈大沙漠

巴列夫防线地形

装甲车前留影

驴友们

战争博物馆大门留影

护送我们返回开罗的警车已经在等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