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一新的中国夏都西宁
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从北京来到西宁参加工作。那是1966年3月(我的学制五年半),1967年3月调到四川三线建设新单位,离开西宁。整整40年过去了。退休以后,总想再到西宁去看看,看看40年后西宁的变化。2007年7月31日,我从兰州乘T207次前往西宁,上午11点到达西宁火车站。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4394米,市区中心海拔2275米。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号称“中国夏都”。
西宁古称“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西宁曾是西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基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
西宁周围群山环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高原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379毫米。夏季凉风习习,凉爽如秋,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西宁市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游览点有北山寺、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宅邸等,湟中县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宁市290公里。西宁市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是一个有汉、回、藏、蒙古、满、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23%。尤其以回族和藏族为多。
现在的西宁高楼林立,交通发达,湟水河岸全部用石头镶砌,沿河有滨河路共游人观赏、休息,市内新建的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成为西宁市的两个中心,草坪绿地宽阔,四周建筑雄伟。西宁的主要街道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关大街、东关大街、五四大街、青年路、胜利路、南山路、黄河路、长江路,以及用青海地名命名的都兰路、茶卡路、德令哈路、共和路等。现在正在扩建一条夏都大道。
西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形成一片全新的工业基地和现代化生活区。
今日的西宁真正是一颗青藏高原上璀璨的明珠!

西宁火车站

火车站广场上的夏都雕塑

节日的广场喷泉

新宁广场之一角

会见丰采园园友山泉

青海省图书馆

青海省博物馆

博物馆前留影

博物馆里展览的藏族面具

藏族信仰的神

佛主释迦牟尼镀金像

藏族的酥油花

广场的大面积草坪

西宁南凉(公元4世纪建立的小国)虎台遗址公园

南凉国王的雕塑

西宁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周围的建筑群

王府井百货(超市)

王府井百货和西百宾馆

青海省藏医院

藏医院门诊大楼

在南山俯瞰西宁市容

湟水两岸(西宁人民的母亲河)

古老的清真寺

寻到了40年前的痕迹—我在西宁报到后住过的西宁大厦(当时西宁最好的宾馆)

西宁建国饭店 和 伊斯兰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