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促进健康与长寿
旅游目的多种多样,比如:探亲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考察旅游,度假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但是,大量旅行中的活动是旅游,是为了健康,为了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这是旅游的最大目的。即使是上面所说的几种非休闲旅游活动也都含有促进身心健康的因素。
一、旅游有利于健康
如果说旅游可以改善健康水平,并从若干量化指标上给以验证,您相信吗?一项以“旅游与健康”为题的跟踪调查,以志愿者方式对“很少外出旅游”和“每年最少旅游4次”两种调查对象各8人,在一次“三日游”的出发前、旅游途中和返回后,分别通过验血、验尿等方式,记录了他们各类分泌物的变化情况,比如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可反映免疫功能的指标)、儿茶酚胺(与血压高低有关的尿液指标)、血清素(与睡眠有关)及皮质醇一类荷尔蒙(可反映精神压力的指标)。医生对他们脑电波的变化也做了检查,还对他们的紧张度、活力、欲求和愤怒等几项心理指标做了测试。
主持科研小组的医学专家指出,一个人在他参与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活动时,心情就非常舒畅——谁都有这类体验,这时体内的生理指标均处于最佳值。
以前有人曾经就湖边散步、洗温泉、采蘑菇等活动做过旅游与健康的实验,结果表明,人在洗温泉、采蘑菇之后,尿液中儿茶酚胺一类的物质比行为发生之前分泌得更多。据此认为,这些活动往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尤其是那些收获蘑菇最多的人,体内被称作“快感荷尔蒙”的β内啡肽含量增加。另外,全体受试者的淋巴细胞功能都更趋活跃,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调查还表明,在外逗留4天以上,心理效果更为明显。
为了更好地获取有益健康的效果,选择自然环境幽雅的旅游目的地尤为重要。高原、森林和海滨的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人称“空气维生素”),这种负氧离子可改善呼吸功能,活跃副交感神经,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其脑电波、脉搏的变化已清楚地记录了它降低血压、镇定情绪的作用。
旅游的减肥效果更为众多女性所关注。测试表明,长年在外旅游者即使食量增加也不会发胖。因为旅游是效果最显著的非锻炼性热耗,它大大减少了脂肪在体内堆积的机会。
二、亚健康者最适宜旅游
“我活得真累!”这是都市人现在常对知心朋友讲的一句话。商海的沉浮、工作的压力、交际中的困惑等等都让都市人感到累。他们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导致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忽略,从而造成“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如躯体疲劳、易感冒、稍动即累、出虚汗、食欲不振、头痛失眠、心绪不宁、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心慌、焦虑、性功能障碍等。据调查,都市人处于亚健康的人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专家指出,外出旅游是治疗亚健康较好的方法之一。
旅游能脱离造成抑郁的恶劣生活环境,使人获得心理学上所谓“移情易性”的效果。在旅游生活环境中,人的注意力不得不放在那应接不暇的车船、山川、都市和陌生的人际交往中。五光十色的旅游生活,将使你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尽情地宣泄胸中的积郁,感到身上轻松愉快。在自然界中,奇峰峻岭、流泉飞瀑、葱郁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等,能使人不由自主地开阔胸怀,产生无限的美感。愉快的美感是心理平衡的优佳境界,使不佳的心情趋于平静。
三、旅游促进心理健康
绿色、氧吧、原始、休闲、森林、海洋、湖泊、草原、健康生活方式、身心健康、精神愉悦,这些动听的字眼非常吸引人,只有旅游才能获得。
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用一一列举了,如海南的热带雨林、魅力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再如童话世界九寨沟等等。听一听黑夜的微风、松涛、宿鸟的鸣叫和水浪之声,呼吸一下湖泊的气息、略带芬芳的清冽空气、植物的香气,触目一草一木,一砂一石,看波光粼粼的湖面,浩瀚如海的星空,晶亮若坠的星云与明月,感自然之清幽神秘,感人与自然之呼应,这些都让人心旷神怡。
旅游是高体力消耗活动,我们通过不停地走动来获得体验以及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眼见流动的风景,身处绿色的空间,原始生活方式的回归,安排妥当的食、宿,旅游,原该还你一个健康的身心。大自然风光对人的心理有着积极作用,这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唐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身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磐音。”有的国家把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建成“森林疗法”园地,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此游玩。观赏自然风光,呼吸清新空气,使人心旷神怡,促进身心健康。
旅游的人们漫步在碧波荡漾的湖畔,使人心情恬静;面对波涛滚滚的大海,使人想到迎击风浪;登上耸人云霄的高蜂,使人想到奋发向上。在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使人消除忧愁与烦恼,情绪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旅游地点的选择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关系。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与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指出,旅游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年高的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轻的,攀山登岩,历练意志;新婚夫妇,静舍小憩,蜜月更甜。”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选择适当的旅游地点,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关系。陈从周教授认为“多血质者应去名山大川,直抒胸臆;胆汁质者则游亭台楼榭,宁静心绪;抑郁质和黏液质者则以观看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险景胜地为上,改变抑滞。”
四.旅游与长寿
旅游度假明显使人活的更潇洒。资料显示,每年一次的外出度假,可以降低已有心肌梗塞危险的中年人1/3的死亡率;而在5年时间里,越多地免去度假机会的人,越有可能在未来的9年间死去。美国心理学家也认为旅游度假能够延长人的寿命。研究人员调查跟踪了12338名35岁至57岁的男人,结果发现,被研究者在初期都没有心脏病的迹象,他们的体重、血压、胆固醇都不在危险的水平上,但后来这些因素转变为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每年外出旅游度假的人比那些从来不旅游度假的人死亡可能性要小21%
;患冠心病致死的可能性要小32% 。
尤其是退休之人,更要与世无争,做到豁达乐观、恬淡虚无、知足常乐、宁静致远。退休人员也是最适合旅游的群体。当然,旅游一要有闲,二要有钱,三要有好身体,四要有好心情。总之,要有这个爱好!愿意花钱、费力、不讨好,只图个快乐!巴甫洛夫说过:“快乐是长寿的唯一秘诀”,只要有了快乐就足够了。一个人不要把钱看得太重。钱是用来消费的,当然越多越好。但是,除那些千万、亿万富翁以外,大多数人的钱都是有限的。是否愿意把有限的钱用于旅游消费,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
“人生六十才开始”!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热爱生活、快乐生活,让生命更有意义,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因此,中老年人要迈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到风景名胜区去,到国外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旅游,去健身,去陶冶情操,去拓展胸怀,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去开阔自己的视野。促进自己的健康长寿。
106岁的书画家颜济元面色红润,自己炒菜浇花。在99岁登上华山,101岁游览云南丽江虎跳峡,103岁登上长城写生作画。还有很多画家和摄影家老寿星一生与旅游相伴,到深山、草原、旅游名胜之地绘画、摄影,总是心胸开朗、乐观向上,才有这样健康幸福的晚年。现代医学对人类身体的保健促成了人类寿命的第一次飞跃;而人类寿命的第二次飞跃要靠我们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我们的思维、思想、心灵、精神。一个人只要心态好,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笑口常开,精神向上,寿命过百年就很容易达到。
我始终把旅游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我的旅游格言是:旅游是一种心情,旅游是一种感悟,旅游是一种融合,旅游是一种体验,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是一种锤炼。
走,旅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