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秦都咸阳和法门寺
2004年10月11日,我游览了咸阳和宝鸡扶凤县法门寺。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早在公元前250年,秦孝公就将国都迁到咸阳。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咸阳又临近西安,为古代长安的京畿之地。有各类文物景点450多处,古墓葬1135座,其中帝王陵24座,陪葬墓256座,形成了十分壮观的陵墓群。茂陵为其中最著名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我们首先参观了咸阳博物馆和汉兵马俑陈列馆。这里陈列着珍贵的西汉出土文物“彩绘兵马俑”、唐三彩、汉代台式砖瓦、空心砖,以及其他大量珍贵文物。
茂陵位于兴平市东部,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规模宏大,修建了53年。周围有很多陪葬墓,诸如霍去病、卫青、霍光等抗击匈奴的名将墓。在霍去病墓建有茂陵博物馆和观景台,展览大量出土文物。馆内花草、树木、流水、喷泉,以及古色古香的展览馆,形成一处亮丽的风光景园。
接着,我们驱车前往乾陵。在乾陵附近先参观了黄土民俗博物馆,了解了黄土高原、陕北、河南西部地区的窑洞生活,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然后到懿德太子陵参观地下陵寝,据说这是被武则天害死的自己孙子的陵墓,原葬于洛阳,武则天死后,太子之父李显迁陵到这里。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8米,合葬墓即于北峰之下。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取名为“乳峰”,俗称“奶头山”。从空中望去,犹如女皇武则天躺在关中大地上。司马道两旁有华表、翼马、鸵鸟各一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还有王宾无头像61尊,石狮1对。均为唐代石雕艺术之精品。郭沫若先生率先题写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皇帝合葬墓》碑文,为女皇武则天恢复了历史地位。
站在乾陵和无字碑前,追忆历史,思绪万千。那是历史的凝重、久远、沧桑和伟大。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从乾陵向西行驶1个小时便来到了号称世界佛都的法门寺。法门寺在扶凤县法门镇。原名阿育王寺,唐初改为法门寺。唐贞观年间建有方形木塔一座,内藏释迦牟尼佛指骨。明代原塔倒毁,万历年间重修砖塔一座,高45米,12层。在1985年,法门寺佛祖真身宝塔坍塌,1987年重建时清理塔基,塔下唐代地宫面世。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及李唐王朝数千件供佛珍宝以“不二于世”姿态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批文物包括:举世仅存的四枚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一枚灵骨,三枚影骨);属于唐皇家和内库供奉121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来自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400多件珠玉宝石及数百件漆木器。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在社会政治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美术史、中外交流史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其后,扩建法门寺,重修宝塔,建立法门寺博物馆和珍宝馆,在大西北形成了一座以佛教文化和大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文化宝库。迎来了法门寺的再度辉煌。使这里成为朝拜圣地、旅游观光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使中国的佛教文化、大唐文化大放异彩。

法门寺山门和宝塔

法门寺壮观的庙宇

众僧大法会

法门寺前留影

懿德太子陵

雄伟壮观的乾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