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芈月和汨罗
(2016-07-27 02:42:06)《芈月传》热播之后,汨罗又火了一把,究其火的原因:一来,从民族根性上而言,毕竟屈原只是个大业未成、客死他乡的外籍厅级干部,而芈月则是汨罗出去的正部级女干部,曲线复仇、荣耀他乡;二来,从色性上而言,演屈原的男同志大致是些瘦骨嶙峋的老爷们,而演芈月的小姑娘还是有颇有几分姿色的。
我慕名上网,搜罗了一些叙述芈月和汨罗瓜葛的文章,可惜太多是些不懂装懂和半懂装懂的文章,还出现在某些知名网站上,居然还要署明记者的姓名。那么我倒是很疑惑这些记者,并断定这不是历史系,而且不应该是新闻系的认真做学问的毕业生了。
首先,某曰“罗城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罗县”。籍吴某所学所知,楚国虽然立县较早,但罗县并非楚国所立,而是秦始皇灭楚后才设立。公元前259年,芈月夫人的曾孙,也就是嬴政同志才出生,还要喝奶,还要习文练武,还要等他老爸死了好上位,还要收税养马、打铁征兵,就算是万事俱备,光把这些耍枪弄棒的军队开到楚国去,也要半个月,灭楚也不是网恋和闪婚,几天就能搞定的事情,所以嬴政同志在打败其他帮派,搞个人垄断前,知道有楚国,却不知楚国之下有罗县,他的曾祖母芈月理所当然应该更不知道自己是罗县人才对。
其次,某曰“古罗城遗址就是楚国罗县遗址”。想当初周武王封罗氏先祖一弹丸小国,先从河南迁徙当西漂,接着被楚国蛮不讲理的芈哥哥灭掉,自己当个不被信任的小弟,再被先后迁徙至枝江、汨罗,拥有这样一段被强国吞并、裹挟迁徙的悲惨历史的国家,其居所不仅仅是流动的,而且还不会流到什么好地方。但罗氏的最终落脚点再不好,也不会在罗县之前这四百多年里始终将聚居区固定在当今屈原农场附近。从距离角度而言,古人确实需要靠近水源才能生存,但是从地势而言,不会始终聚居在河流的最下游的靠近洞庭湖的平原低地,莫说洪水肆虐,即便是正常的南方大雨,也足够年年将该处淹没,何以活命和建城?请史学家、地理学家思考一下黄河改道开封后开封城的历史,思考一下诸多方志兴修水利、移城避洪的历史,然后请跟我一道掐指一算,两千六百多年前的罗子国民也是怕死的,而且连什么三合土这种稍牢靠点的技术都没有,平时可在汨罗江汇入洞庭湖处生活生产,但固定聚居地起码是洞庭湖东岸、汨罗江南北侧一定距离开外的丘陵地带,或者是汨罗江地势稍高的中游。现在平原低地的这个“遗址”,不能否定它的存在,但不见得是长期存在,或者说是罗子国民熟谙汨罗地理与气候之后最终的、正确的、具备可行性的选择。
再次,芈月让汨罗火了一把。芈月即便是庶出,怎么也是在都城出生的楚国王室,统治阶级成分,跟这罗姓的罗子国、罗县这属于被统治阶级的遗民是断然不能混为一谈的,不算是本地人,顶多算是寄居在外吧,芈月火不火,没什么可以罗县遗民骄傲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