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是个什么鬼
从熟悉教学一篇阅读课文,转向1+X群文阅读课文,我们就会有本能的拒绝与怀疑。因为在习惯上不适应,在教法上无招,在理念上排斥。但当下仅仅靠一本语文教材去促进学生阅读积累的弊端又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就经历过这么一个排斥、怀疑、否定的过程。为何说是一年呢?因为在这一年里才开始关注与思考语文界的新生事物。之所以才关注,是因去年暑假在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的指导下,要做一套“群文阅读与写作”的面向儿童读写结合用书课程。
今年 9月初,倪导师再次给我一个命题,要在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探索”现场会上,执教一节公开课。这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现场示范课操作与日常群文阅读课的区别在哪里?
教学内容,最终从重庆地区人们的生活特色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上了一节50分钟的“食趣”组文“读写”课,4篇文章4254字,既要有驻足品味言语的地方,也要有走马观花的惬意。那如何解决单位有限时间内与大量阅读二者之间的矛盾呢?是课前阅读4篇文章,还是课内即时性阅读?是泛泛阅读,还是策略阅读?假如是在课内随堂阅读,又如何解决儿童有效吸收与言语表达的兼顾问题呢?
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呈现的这节“重庆食趣”课,你想给3500多位与会教师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呢?还是在吸收言语的框架内做大家熟悉的道场吗?课上完了,个中滋味不一一言表,姑且留点悬念。假如你能有一套由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录制的第八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电子资源包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这里有倪文锦、于泽元、李文玲、王林、余党绪、赖玉连以及在下的研究课例,可供关注“群文阅读教学”的同仁参考。
群文阅读,风生水起,你我正逢其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