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OLO分类评价法

(2013-04-16 10:43:56)
标签:

solo分类评价法

新课程命题

开放性

高级思维能力

分类: 历史时空

    开放性是新课程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开放性的试题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开放性试题的命制需要较高的技巧,而开放性试题的评分也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成本。加强对历史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的研究将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个重大课题。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英文缩写为SOLO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

第一,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

第二,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五个层次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

    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

 

 

 

示例

利用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关于宋代东京城商业发展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必须涉及城市商业发展的某一个侧面。

②必须利用下列材料,不能够凭想象任意发挥。

③不能够简单地翻译材料,而要组合两道以上的材料来确定写作的主题。

材料一: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方罢,故永绝蚊蚋。

                                                ——《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稍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猪胰、胡饼、野狐肉、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四:张文定尝苦脚疾,无药可疗。一日游相国寺,有卖药者,得绿豆两粒,服之遂愈。

                                                  ——《孙公谈圃》

材料五: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

                                                    ——《鸡肋编》

材料六: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东京梦华录》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三方面的能力:

1.原始史料的阅读能力。凡是能够准确地理解所运用的材料的,给2分。

2.灵活地组合运用史料的能力。凡是能够合理地利用两道材料确定一个写作主题的,给2分。例如:《宋代东京城的夜市》(材料一、二),《宋代东京城的相国寺》(材料三、四)。凡是能够合理地结合三道材料的,给4分。例如:《宋代东京的夜市和早市》(材料一、二、六)组合四道以上材料的,给6分。例如:《宋代东京城的市场货物》(材料一、二、三、四、五、六)。本题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出其不意的组合方式,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3.文字表达能力。小文章必须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不能够胡乱拼凑、东拉西扯。凡是做到这点的给2分。

本题总分不能够超过1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日留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