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诗歌写作之故乡
生于斯,长于斯,写于斯,这是地域性。大家谈了很多,我从地域性之故乡谈一点浅见。
对于大多数诗人在一生的写作中,都是在反复写自己的故乡,从他的作品中就能读出地域性。名家更是如此。比如:陈忠实作品中的“关中”,莫言笔下的“高密”,阿来的藏地“阿坝”。在座的阿信、阳飏两位老哥就是地域性写作的杰出代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诗人笔下或多或少都在写自己的故乡,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故乡与每一位诗人的生命密不可分。故乡是他的根性之地,是他一生都无法割舍的牵绊。
可以说,故乡就是微缩的祖国,这里流淌着我们的种族与姓氏、亲朋与故旧。故在人生漫长的写作中,文字里也会有这方水土的灵魂。
对于我的写作来说,没有地域性写作的困惑。我认为,“地域性”这三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与我们的生命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用一生的文字去抒写。
我支持地域性写作,但也希望诗人们不要限于地域性写作,要突围。如何突围?我认为,诗人应该有更加开阔与深邃的诗歌视野与精神格局,要拥有大格局大情怀,摒弃自我的小情绪;同时摒弃感情模式的同质化,生活经验的碎片化,价值内核的空心化,要用饱满的真情来关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从而创作出具有精神高度和时代内涵的作品。
——这是在甘南临潭冶力关参加星星诗刊与甘肃作协等单位举办的《地域性诗歌写作的困惑与突围》论坛上的一个简短发言,存于此。
新闻链接:
“魅力临潭•生态家园”全国诗歌大赛暨著名诗人甘南行采风活动在冶力关举行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871256
“地域性诗歌写作的困惑与突围”研讨会在临潭县冶力关镇举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9LTAJA0552ADWT.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