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一拆:“太太的客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太太的客厅”林徽因故居被拆,徒有爱情流传,不知贤伉俪地下有知,还肯化蝶否?
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租住,当时门牌是3号。他们的小儿子梁从诫也在这里出生。目前房子已经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门楼的屋顶只剩几根房梁,从门楼走进去后可见一片残砖烂瓦,门楼旁边的倒座房已全部被拆。北总布胡同24号院原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现在,四合院第一进北房的位置是一座3层小楼,3层小楼前后的建筑全部被拆掉。在被拆掉的建筑中,一部分为红砖建筑,一部分为青砖建筑。被拆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北侧的北总部胡同12号,曾为哲学家金岳霖居住。现居于此的刚女士称,梁林故居的倒座房和第二进北房大约是2011年10月左右被拆掉的。
那些年,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的客厅为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冰心小说《太太的客厅》,其实写的就是林徽因和她的这个宅子。“太太的客厅”,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里著名的文化沙龙,每到节假日,都有京派文化精英来这里,议论风声,讨论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前途,那是理想和激情的栖息地。金岳霖始终是梁林家沙龙座上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太太的客厅”,这个被称为“文化沙龙”的地方,在2012龙年的新年里就这样被一群“没文化”的给拆了。国人心中那一捧温暖被冰冷侵占了。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不知此事,已责成东城区文委进行调查。目前考虑的方案是将原址恢复修缮梁林故居,但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你说,2012年第一拆,是多么扯淡!
国人知道,“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梁林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1940年初夏,日本飞机对昆明狂轰滥炸。林徽因一家亦迁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不久,林徽因肺病复发,从此抱病卧床四年。抗战结束后,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没想到,顽强的林徽因一直与病魔抗争15年,于1955年4月1日清晨,与世长辞,年仅51岁。林徽因曾为新中国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阅读林徽因其人,她与建筑,与文学,她的感情,就会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奇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女子,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仰止当世,光照来人。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子,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也许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读到的一定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
林徽因向来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不管是远远向往著的群众,还是登堂入室加入她的沙龙的客人,我们得到的画像,总是一群男人如壁脚灯一样地抬头仰望她,用柔和的光线烘托她,愈发显得她眼波灵转,顾盼生姿。这个中心在让人神往的同时,也让人神伤。
“太太的客厅”拆了,让人神伤。今因拆林徽因旧居,写下这散乱的文字,让我们在这里怀念——林徽因。
附:林徽因诗歌二首
《一首桃花》
文/林徽因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魂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八月的忧愁》
文/林徽因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附:老丁去年写的一首有关“拆”的诗歌
《关键词与非虚构系列诗歌之三:1953:拆》
文/丁乂
拆
朝阳门
阜成门
城楼、瓮城
拆
东四、西四
帝王庙牌楼
1953年5月9日,中央批准了
北京市委,请拆的拆,求的请求
旧都便开始了一场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
当时两个明白人、两口子的梁思成林徽因
分别到处奔走,苦苦衰求,甚至声泪俱下
等来的结果,还是拆。拆声一片
日子,就这么不知不觉拆着过来了
日下,拆没有了请,也没有了求
倒是那些被拆的,在请愿,在乞求
等来的结果,依然是拆。强拆。
被拆的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自各儿把自己拆了
自焚的自焚。跳
楼
的
跳
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