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的旧与柳江的新
http://s12/bmiddle/4a7d25b3x92182e01a86b&690柳江-2010
国庆假期后半段,开车去了乐山犍为的罗城古镇与眉山洪雅的柳江古镇。其实,这两个古镇偶四年前就曾应北京某报约稿专程去拍摄过。四年了,罗城给我的感觉依旧是昨天,异乡的旅行客造访的不多;而柳江经过改造而不俗气,给人有一种清新感觉,故外乡的旅客接踵而至。
今天上班到办公室,收到犍为县委宣传部寄来的四川美术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由著名诗人白航老师作序的诗画集《诗意犍为》,书中收有我发表在《星星诗刊》2009.10“青年诗人”栏目的诗歌《罗城·古戏楼》。
昨天上午还在罗城,今天上午手中就多了一本厚厚的有关大量罗城的诗意文字。读着这些灵性而清新的诗意文字,我的思绪便回到昨天,回到四年前,回到公元1628年的明末崇祯年间,大量影像画面在我的大脑挤来挤去,有如电影《盗梦空间》。
http://s12/bmiddle/4a7d25b3x9218435ae82b&690
罗城-2010
罗城古镇,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织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称它为“云中一把梭”。从高处俯视,又像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故称“船形街”。“船形街”的中央有一座典雅的戏楼,又称万年台,与灵官庙遥遥相望。古戏楼四角飞檐高翘,精巧别致,古色古香。想当年檀板敲响,锣鼓铿锵,演员粉墨登场,观众如痴如醉,该是何等热闹的场面!戏楼的上半截像一座小庙,但从整体呈现的阴柔之美来看,更像是一位红粉佳人的绣楼。两旁大木柱上“曲绕画栋”的对联让人遥想起当初戏楼的风华,它曾经是三个川戏班子的演出场所。戏楼背面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有一副口气很大的对联:“罗众志而成城倚铁峰枕峨秀跨八百里巫云长驱五海,灵古今而做官纳优孟集高腔通四千年昭乐胞与万方”。文字激扬、气势雄伟,彰显着辉煌的过去。
而罗城古镇现在呈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那些旧,依然是四年前的那些老茶客。百来米的船形街上,茶馆的数量非常之多,并且家家生意兴隆。若非店家的招牌不同,这些茶馆大可让人疑为一家所开:同样的矮方木桌竹靠椅,同样的青花陶瓷缸,甚至连茶客也是同样的打扮。不少人三个一桌在玩着乐山地区特有的一种“字牌”,当地人叫做“二七十”,它的玩法类似麻将。旁边往往还有四五个人,老少皆有,或男或女,或坐或站,盯着桌上的牌对玩家指指点点,俗称“抱膀子”。四川的休闲方式在这条古老的长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杯热茶,一张木桌,一副棋牌,一段龙门阵,往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外乡人看来,着实弄不懂这些老茶客们每天到此喝茶的缘由,而其间所有的乐趣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明白。
http://s8/bmiddle/4a7d25b3x92184b87fd57&690柳江-2010
柳江古镇,位于洪雅玉屏山脚下花溪河支流柳江两岸,明末为三溪场,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建易名柳江场。近两年柳江大兴土木,改头换面,新增了几十家客栈、酒家,那速度,较之“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房屋破败、门庭萧瑟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柳江古镇与山水融为一体,质朴玲珑,清新宜人。傍水而建的古镇上,桢楠、巨榕等名木古树四季郁郁葱葱,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群落掩映其间,环拥古镇的杨村河与花溪河水娟秀清澈,临河的吊脚楼下,或是洗衣的村姑,或是成群嬉戏的鸭鹅。若是芳菲三月来柳江,烟雨时常眷顾,小桥流水、古树老街皆烟雾笼罩,远处是或隐或现的青翠玉屏山!
行走在古镇里,迈入古宅大门,便觉凉爽宜人,透过天井洒落下来的阳光,呈现在眼前的是黄褐色的木板墙以及那些随意栽种的普通花木,走到尽头,推开窗便见到那清澈的河和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以及含黛的远山。青灰、翠绿、青绿是这里的主色调。本来有些灼人的阳光,被喜爱它的枝叶抚摸之后,化作了温婉可人的有着动人色彩的光斑,星星点点,在带着几许沧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弹出一些节奏。
古镇特别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在古街行走时,清脆悦耳的潺潺流水声便以力压群音之势轰然而至。据悉,为了保证源头活水的质量,当地政府对水系进行了改造,买断了上游的一个小水电,这下使得柳江的水更清更大,“玉屏梯田”
水流如瀑布般,气势恢宏。事实证明,洪雅用两年的时间打造出来的柳江古镇不负众望,让人们真正看到了烟雨柳江近乎纯美的一面。
最后要告诉大家一点的是,电视剧《英雄无名》、《暗算》、《身份的证明》等均在烟雨柳江选景拍摄,让柳江古镇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名噪一时。
http://s15/bmiddle/4a7d25b3x921852679b3e&690罗城-2010
http://s15/bmiddle/4a7d25b3x92185ab7434e&690柳江-20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