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潘,那些散落在古城内外的影像

(2010-09-24 07:03:49)
标签:

周世通

松潘古城墙

旅行者

浮世绘

尕咪寺

六字真言

影像

文化

松潘,那些散落在古城内外的影像http://s15/bmiddle/4a7d25b3x90f54d33451e&690

  松潘,古名松州,中国历史名城,被称作“川西门户”。至今,松潘城内依然保存着完好的古城墙,显示着在悠远的历史中这座小城“屏蔽天府,锁钥陲”的重要战略地位。松潘,作为汉、藏、回、羌共同的边镇,曾是过去王侯大臣们统辖川、陕、青、甘这苍茫大地的重要枢纽。这块土壤以它多变的地形地貌,养育出多样的文化生命,贩牛马,打青稞,运茶盐,读经文,他们共聚一处,生发出野性勃发、生意盎然的一座古城。 
  周五上午还在城市里游荡,冥冥之中仿佛受到一种力量的牵引,吃了午饭便拉上“老黑”驱车离开了人海车潮拥挤喧嚣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夜色渐深时便到了川西高原腹地——松潘。
  周六一大早,走出宾馆,一阵寒意袭来。一问服务员才知松潘近段时间晚上均是零下几度。我俩急回房间加衣。当我俩来到松州城门边,月亮还在古城墙上空高高挂起。接近七时,太阳终于从大山那边缓缓升起,阳光映照在古城墙后的山坡上,照亮了山坡上的古寺和村寨,而古城墙的城门洞内,三三两两的行人和人力三轮车正缓慢地穿行。当阳光洒满古城墙时,我俩便各自收拾行头在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小巷东窜西窜,寻找各自拍摄的画面。在县城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来来往往的人力三轮车和戴草帽的三轮车夫。人力三轮车是松潘县城的一道风景,时常在我的镜头中晃动。透过镜头,在街道上熙来攘往中涌动的是登三轮的汉人和卖手工艺品的藏人;背大包小包穿鲜艳衣服多种肤色的旅行者和探险者;虔诚的、转经的、朝拜的信徒;目不暇接的藏羌民族服式;以及那些粗糙厚重的墙;画着美丽图案的门窗;红、绿、黄、白相间随风张扬的经幡;绘刻精美的玛尼石刻;阳光下金碧辉煌的寺庙;使我们唯一能感受和想到的就是一幅川西高原的浮世绘。
  环抱松潘的山赤荡荡的,浅浅的植被,裸露的肌理,在千年岁月的流沙沉积中褪去铅华,蕴含了一种神秘力量。阿来说:“我看那些山,一层层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梯级,我觉得有一天,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会上到天上。”
  当驱车驶离古城外著名的小西天尕咪寺时。远远望去,尕咪寺后山上,五颜六色的经旗插满了整个山坡,颇为壮观。进入寺内,左右两边均有数十米长涂有彩画的转经廊。在一些小房内,均有数位藏族老阿妈在涂满金粉的经筒前不停地转动转经筒默念大明六字真言。在寺庙的后山坡上,蓝天白云下,一群藏族老阿妈手摇转经筒围着尕咪寺不停地转圈。这群老阿妈年龄均在六十岁以上。在插满经旗的山坡小径上,老阿妈的身影使山坡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据当地人讲,每年藏历一月和四月,是转经的高潮。而在藏历4月15日(公历5月26日)斋会之日转山,其功德远胜于平日,因为这天是释迦牟尼处胎、成道、涅盘之日。每当那时,尕咪寺从早到晚转经的人群将络绎不绝,如潮水般涌动,诵经祈祷之声,形成阵阵巨大的轰鸣……
  信仰是藏族人生活的光芒,他们以冥想,在风中悬挂经幡,让风也来诵读经文;在溪水上建水经轮,让流水诵读经轮上的文字;在玛尼堆的石板上刻满经文,让大地默诵经文,让世界万物齐声高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

  ——附记:此稿原刊于《四川文学》封二“作家镜头”,本文略有改动。

http://s14/bmiddle/4a7d25b3x90f55771a26d&690
2004·松潘影像
http://s11/bmiddle/4a7d25b3x90f559e0ea8a&690
2004·尕咪寺后山上转经的人群。
http://s12/bmiddle/4a7d25b3x90f55c0ea7cb&690

2004·尕咪寺后山上转经的老人。
http://s6/bmiddle/4a7d25b3x90f562c25385&690

2004·藏文:六字直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