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 孝 子 致 敬------与孝有关的法律人与事

(2012-10-23 07:02:18)
标签:

杂谈

             向 孝 子 致 敬!

                   ——与孝有关的法律人与事

                             杨大民

 

   “我小的时候,家里往往是杀一只鸡,放几棵大白菜在锅里炖,熟了后一掀,满屋子香气扑鼻。但是,我们也只有眼馋的份儿,因为鸡肉要等年后亲戚来访时招待用的,小孩子们吃几片没有油水的大白菜就算是美味佳肴了。”《年俗的片段》

   “高中时代能吃到白面馒头了,父母每周给我5块钱生活费,身体也渐渐好起来,但免疫力依然低下,经常感冒发烧。我周日骑自行车回到煤矿,母亲时常买几斤排骨,煮一锅排骨汤,那香味能飘出好远。吃排骨汤的时候,母亲总是疼爱地看着我美美地吃完才默默吃一些残羹冷炙。”《我的病,娘的痛》

   “母亲猝逝之后,我开始把及时行孝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日程,把对于母亲的歉疚化为更多的爱,倾注于父亲:每天坚持给他一个电话,虚寒问暖;一有机会,就跑回山东老家看他。从2003年秋天,父亲心脏外科手术后到2008年底,逢年过节我都会陪伴父亲天南海北地旅游,总共去了12个省市。尽管我也开始做带父亲出国旅游的计划,然而,才不到5年,我就于突然之间得到一个噩耗。”《治疗日记》

   “我看到你了,我亲爱的父亲——戴氧气面罩,鼻饲管,引流袋,骨瘦如柴,是我认识你以来最虚弱的时刻吧,你依然扬起左手和我打了招呼,还艰难地露出一丝笑容。”

   “爸爸,你是最坚强的,你一直是我的榜样。”“大家都在和你共同渡过难关,我们父子的相处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找的是全国最优秀的教授,相信他们会把手术做好。”“暂时的痛苦会换来生命,是值得的”《长江的情怀,大海的抱拥》

    读着《我们的爹娘》书中这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眼泪一次又一次弄湿了脸颊。拭去,继续读,泪依旧。

    作者赵志刚,1971年12月生于山东省昌乐县农村,1994年6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现为中国检察出版社副社长。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山东汉子。从他书中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很多很多的共鸣。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物资匮乏,信息闭塞,苍凉而又贫瘠,我们的父辈生活的很辛苦。那个时代的孩子,也就是现在的我们,童年是贫穷而快乐的,少年是贫穷但有梦的。因此,“少年的心,总向往着去远方”。所以,读书,考大学就成了那个时代,我们这一代人走出去的有效路径之一。赵志刚就是沿着这条路走出了故乡,走到了上海,走进了北京。在北京法律圈,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赵志刚”。他们和“赵志刚”一样为了孝顺父母而勤奋刻苦,或许与童年少年时期的贫穷有关,他们刻苦勤奋的最重要的动力和理由仍然也是孝敬爹和娘。

    赵志刚的孝已经渗入骨髓,化作思念,形成文字——《我的母亲》《2009年春·父亲》《我们的爹娘》三本文集——字字句句都是揪心的痛,都是对父母无尽的思念,深深的爱与孝。

    感谢志刚,你对父母的爱,你对爹娘的孝,你的孝亲之思,孝亲之行。让大民感动,令大民尊敬。这也是7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感动和共同的情感寄托。

   “共同”是因为我们都出生在70年代,我们都靠个人的努力走到现在,我们都学习着一部共和国的法律。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爹和娘。所以,爹娘的健康,平安与幸福是我们学习、工作、努力进步、奋斗不止的生命源动力。

    行文至此,让我想起两个人的两件事.也都是京城法律圈的法律人。一个叫陈枝辉,一个叫魏上。两人均为在京执业律师。

    陈枝辉是我的好友,京都前同事。湖南石门籍,1975年出生,性格有点麻辣,文笔却非常细腻。已在法律出版社和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法律实务类著作五部。

    刚来京都所上班的时候,陈枝辉主要负责《京都律师》的编辑工作,不做具体的律师业务,领的是一个月几千大洋的薪酬。尽管收入不高,但是,陈枝辉对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把《京都律师》编辑的有声有色,好评如潮。我记忆最多的是,天色已经很晚了,他还坐在电脑旁敲敲打打,乐此不疲。勤奋和敬业是所有成功男人的共同特征,不足为奇,也不足为道。但是,陈枝辉的一件与父母有关的事,彻底把我“征服”。好像是2008年春节后的一天,陈枝辉问我“你今年有什么具体的打算?”我说:“办案,写作。”“你呢?”我反问他。枝辉笑了笑说:“今年刨去我的所有生活成本,如果能攒五万块钱,我就回湖南老家给我父母把房子翻盖一下”。我看着枝辉,他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憧憬。我的心感到很酸,我知道,五万块钱其实不多,很少。但是,对于每个月只挣固定工资的陈枝辉来说,确实需要一年的积累。陈枝辉的孝心让我差一点落泪。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又一个春节之后。陈枝辉高兴的闯进我的办公室,送我一大块他从湖南老家带回来的腊肉,那可是他母亲自己做的啊。随后,枝辉打开手机的彩信让我看,“大民,我的愿望实现了,把家里的老房子翻盖了一下,给你看看我们家的‘别墅’”枝辉兴奋的像个孩子。我看到了手机里拍摄的那一张张“别墅”的照片,其实就是一个两层高的砖瓦房。“我出了五万,姐姐也添了点,就盖起来了。”枝辉告诉我“这样,我不在家的时候,姐姐和姐夫他们就可以过来陪父母住了”。

    我一边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一边听着陈枝辉的解说。

    这一次,我没有控制住,眼泪还是流了出来。

    我知道,在北京律师界,开宝马,坐奔驰,住别墅的人很多很多。当然,这些人也是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和劳动努力来的。而且,这些人就在我和陈枝辉的身边。但是,有谁会知道一个刚刚入律师行的陈枝辉的理想是什么呢?他的理想就是给老家的父母翻盖一下老房子。最重要的是,今天,他实现了。

明天,陈枝辉律师一定还会实现更多更大的理想,因为,他有爱,有孝,有情,有义。

    陈枝辉给父母翻盖房子的故事,我给京都的同事讲了很多次,有人颇为感动,有人不以为然,有人麻木不仁。我认为,这些人的任何反应都是正常的,对此,我根本不予理睬,依然固执的在不同的场合讲述陈枝辉“孝的故事”。很多时候,我讲着讲着,自己就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人也都心里酸酸的。

    终于有一天,我又在讲陈枝辉“孝的故事”时,遭遇到了另一名律师,他就是魏上。魏律师是河南人,司法考试据说考了全省第一,对法律的研究颇为精湛独到。京都同事戴勇律师不只一次的向我讲述他的“传奇”。我非常好奇而又心生敬意。一次聚会的时候,就让戴勇把魏律师约来,一起煮酒论道,不但谈法律,而且聊人性。不仅讲法律人倔强护法的故事,而且也聊陈枝辉“孝的故事”,话语滔滔,感慨多多。可能是被我们的气氛所感染,席间,魏律师告诉我们,他为什么如此努力,如此下工夫,如此奋斗,是因为老家在河南农村,没有任何出路,这样奋斗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能让在农村的妈妈每天比村里的其他人多吃上一颗鸡蛋。

   “啊?!为了让妈妈每天多吃上一颗鸡蛋?!”。我听得瞠目结舌,泪如泉涌。站立桌边,举起酒杯,满满的敬魏大律师一杯。

    之后,我提议,在座的每一个人,为了妈妈,让我们共同干一杯酒。

    我看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已经眼泪哗哗,抽泣不已。

    赵志刚、陈枝辉、魏上、这些可敬可爱的京城法律人,这些可敬可佩的70后大孝子。

    在此,70后兄弟杨大民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认真学习和践行赵志刚兄的“生命之悟”:“为人需当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小孝,供给父母物质上的生活需要,令父母衣食无忧;中孝,积极向上,走正道拥有健康体魄乐观幸福人生,令父母安心知足常乐;世间大孝,为社会国家世界作大贡献,令父母为之自豪,实现自我人生,利益社会与众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