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外情——解读“情人”现象

(2013-02-11 12:08:03)
标签:

情人

情人节

两性情感

爱情

婚姻

分类: 风雪情感-情感话题

婚外情——解读“情人”现象

——


时值年关,很快又会接上一个节日——情人节。

何谓“情人节”,何谓“情人”?

情人节在每年的214日,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它不仅是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而且其他国家也已流行。在当今中国,情人节同样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抑或是主流舆论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抑或是国人不愿直面现实的传统思维习惯,这个节日通常被避开敏感的话题,而被渲染上“夫妻的节日”这一正统色彩。

所谓敏感话题,第一个是常常见诸报端的那些傍大官、大款、大腕的“情人”。两性间既非婚姻关系,也非真的有“情”。诸如那些包“二奶”、“三奶”的男人,诸如那些享豪车、洋房的“小三”、“小四”们,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较嫖者涉足“失足女”貌似高雅的且“承包”了的性交易而已。他们彼此间能叫“情人”关系吗?倘若称之为“性人”,是否更贴切?

再一个敏感话题,就是非性交易的婚外情。有人认为,这只因人类终是感情的奢侈者,再怎样标榜忠贞纯洁,也难逃灵魂深处的情感诱惑。也有人描绘,这只因自己不堪世间种种挫折与磨难的酸楚或压力,不满被另一半所忽视或“背叛”;所以意欲放飞心灵之翼,以期构成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清丽景致。前者是一种出自道德领域的表述,后者则是一种出自个人浪漫追求的表述。

窃以为,就出现婚外情的具体情况来看,大致有下述几种现象:

现象一:有男性因献身事业或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对女性的关爱与温存,有的甚至长期处于两地分居状况,使女方患上空巢症,引发其孤独寂寞的心理;而男性即使再忙,也不至于忙得戒掉了情欲。于是,问题就来了。

处于这种情况,凡将婚姻维系下来的,有的是两人各取所需,各自填补婚外的感情沟壑,彼此间也心照不宣;有的则是两人干脆达成协议,彼此间互不干涉。

现象二:有一方因不容许另一方对自己有丝毫隐私,而导致对方隐私反而愈多,双方距离(甚至是裂痕)愈发加大;这就好比“攥沙子”的道理,攥得愈紧,反而流失越多。

对此,我曾经讲过,为什么形容其他关系都往近处比方?譬如兄弟间用情同手足等词汇,以显示关系之亲密;而形容夫妻关系却往远处比方譬如用相敬如宾等词汇,不是指客人吗?可这恰恰是因夫妻关系乃世间最近的距离,很难容许“第三者”的插入,同样也很容易走极端。要求夫妻间不能有丝毫隐私的,实际上是一种非爱行为,它是以一种试图以的名义进行的强制性控制。其结果,无异于“为丛驱雀,为渊驱鱼”,倒使得对方另觅感情归宿。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从事实来看,凡夫妻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容许对方有适当隐私的,反而感情日笃。

现象三:有一方因对对方的无端猜忌,导致对方干脆假戏真做,弄假成真的。社会在开放,人们交流的途径愈发增多,异性间的交往也不例外;因此,夫妻间的自信和互信很重要。

有男人哀叹:能够让男人最不提防的朋友,往往不是他的真朋友,也不是男人;一个让男人最不提防的女人,通常也不是他的朋友或其他女人,而是他的妻子,能给他造成很多别人所不能造成的麻烦。他还为此感慨:要一个女人的命也许不难,要一个女人不吃醋,简直是白日做梦!

其实,男女都一样,男人若是常常对女人无端猜忌,也会给女人同样感觉。

现象四:以上这些还都可以理解,但有些貌似夫妻关系很和谐的,也未必没有问题。再美的事物,久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再美的人,久了也会熟视无睹。于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某女性在去年的情人节撰文:昨日于纷飞雪花之中,老公牵手我逛了一下久违的商城。晚上回家后竟然从儿子那里知道明天是情人节。尽管我们买了一些衣物,但并不觉得有什么纪念意义。在商场,望着一些昂贵的品牌时装,我不止一次地看老公的反应。答案是可以买,但是没有必要。于是我突然嘲笑他说:像你这样,可千万别带情人来这里。他笑着说:是啊,那样多没面子。我为他的真诚所感动,随即挽起了他的胳膊。在一个品牌专柜停住。他说:你不是喜欢这个牌子的衣服吗?买一件吧!然而我只是静静地看了一眼,然后离开。那一刻,我的世界不再平静,继而丝雨纷然,我感到了孤独……

对此,我的一己之见是:女人永远期待受宠,被呵护。而国人婚姻现状,即恋爱时是情人关系,结婚后则变成亲人关系。若都能彼此视若亲人,毕竟还可以和平共处;即使见解不同也能凭借互谅互让而化解。多数家庭都是如此,亦可白头偕老。只是那些终日战争硝烟弥漫却还在维系的,更堪悲!因此,莫说经受战火洗礼的夫妻苦不堪言,即使那些亲人相待的夫妻也并非没有失落感。于是,想不失落,要么分手,要么继续做情人,但给谁做就不一定了;于是,便有了情人……

巴尔扎克认为:“爱是欲求与感情的调和,而结婚的幸福是来自夫妻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除欲求外,还有感情。欲求与感情的和谐又要靠心灵的默契来维系。”

由此看来,两性之间无所谓孰是孰非,要永葆“情人”关系,只有是否彼此适合且能否相互努力去适应对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