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看人生选择
(2012-04-24 16:10:44)
标签: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事业婚姻交友选择老板被领导艺术杂谈 |
分类: 风雪杂谈-杂文篇 |
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看人生选择
人生在世,其实是一个充满选择的过程;事业也好感情也罢,都有一个“选择”问题。时下比较时髦的观点,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每个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彷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彷徨中不做抉择,因为一旦有所抉择,就不会再彷徨,就会照选定的方向去行事。
古人云:“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友无须多,谨防是非生悲。”是说,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包括选择老板(或“一把儿”)和老婆(或老公),不但要有一个高尚的标准,而且要谨慎地选择,并善于识别。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人生选择的典范。
在事业上,他的选择很理智。
首先,用时下的话来说,他不是要当老板,而是想要个事业平台施展自己才华,做高管。尽管生于乱世,当时很多人都争着当皇帝,而他深知自己不是来当皇帝的。因为他知道,社会动乱导致的生灵涂炭,使人口数量骤减,他若也争着当皇帝,死的人会更多。一种社会责任感告诉他,世上需要明君,但单有明君还不够,还要有贤相辅佐;于是他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当宰相。因此才自比管仲乐毅。
其次,让老板“三顾茅庐”,就出于他选择“明君”之目的,是一种对老板的考验。因为在还没确定老板前,他可以有足够的权利来考验老板的人品和诚意。
第三,选择了老板后,就要完全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乖乖听从老板的吩咐。对此,诸葛亮的做法也体现了一种被领导的艺术。
当时,像诸葛亮这样稍有名气的人很多,但是能像他一样,抓住这一机会,在很短时间内把最精要的观点(即《隆中对》)说出来的却不多。一般人都是胡扯了半天,等时过境迁,才发现没有说到点子上,却错失了良机;而人生短暂,机会稍纵即逝,并永不回头。
就诸葛亮在蜀国的权力来讲,因刘备对其充分信任放权,他实际上是在领导别人;但与其领导别人,不如装成被人领导,这样合作会更顺利更愉快。尽管人们对于人生追求见仁见智,但谁都不可否认,在短暂的一生中,努力活出自我价值并活得快乐才好。这点,诸葛亮做到了。领导于无形,让老板不知不觉中也接受你的领导,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讲,叫“向上管理”。
在婚姻上,他的选择很高尚。
找老婆,大多注重相貌;而他深知,为天下者不顾家,要为天下百姓做事,绝不能有后顾之忧。于是,他放出风去要找一个丑老婆。黄承彦闻讯,就向他推荐自己的女儿,说:“我女儿虽然貌丑,但才华可与你相匹配。”诸葛亮果真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而此后的事实证明,黄女也确实成了他的贤内助。
总之,从感情方面来说,爱情就是突发的,仇恨也是。从生活方面来说,往往也有些事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世事多变化,又有哪个人能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呢?
所以做人就该珍惜“现在”,好好的把握“现在”,也唯有“现在”,才是最真实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珍惜那段“过去”呢?
努力,是事业腾达过程中必然的金科钥匙;但比努力更重要的,却是你始于足下的方向选择。如果你开始的选择便注定不得志,那么就算你多么努力,都可能只是一场徒劳。通往成功的道路或许有无数条,对我们来说,生命永远是单行线,没有岁月可以回头,我们不可能推翻结局重新来过,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防止像在别人的故事里发出“我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