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付出真情越多反而失去越快

(2012-01-24 20:40:58)
标签:

真情

爱情诗句

面具

失落

投入

为情而苦

为责而累

情感

分类: 风雪情感-情感话题

付出真情越多反而失去越快

 

真情就会长久吗?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清另几个问题:什么是情?什么是真情?爱情有哪些表现?哪样的爱情才能长久?众说纷纭。我说付出真情越多反而失去越快,你信吗?

 

有人自问自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窃以为,其实倒也不必“生死相许”,能彼此信任理解关爱宽容,相互扶持即可。若有如此知己,在下愿意她总活着,我死了她也不要死。

 

有人发问并给出标准: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看来,自古都把爱情能否长久作为衡量是否真情的砝码。也是啊!人固有一死,若临终时守在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百般呵护,两只苍老的手握在一起深情道别,那应是一生最大的安慰。

 

有人浪漫期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人人都有爱情梦,而这梦境中往往只有“执子之手”,却难有“与子偕老”画面。

 

有人表达美好愿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其实,美好愿景何必远指天地,面对现实近指的一时一事即可。

 

有人难耐孤独守望: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当爱上一个人时,这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无疑是任何两地相思者最真实的写照。

 

有人抒发感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这样的爱情表达更常见诸笔端,而始终为一人者不常见。

 

有人无奈哀鸣: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这样的爱情死角,这些被冷落了的独处者;或许爱在天涯海角,或许根本就是单相思。

 

有人欣然遇知音: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若相爱的人彼此都能做到这么心有灵犀,人间会少了多少爱情悲剧啊!

 

有人表达遗憾: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如此遗憾感言比比皆是,但或许是真实感受,或许只是另觅新欢的借口。

 

有人倾吐衷肠: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细思之,早知有今日,何必要当初?但现实生活确实如此,这到底应该归于彼此无缘,还是应该归于彼此主观因素?

 

有人恍然而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怎么理解呢?也许是所“追忆”的那个“当时”就惘然,也许是因为后来的“惘然”才成为追忆。

 

有人表达失落: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于是,这种感慨得出一个结论,还是保持距离的好,还是无情的好。在下对此深有感触,现实生活中,虚无的理想中的爱更有魅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无情者往往更能冷静地把握自己,也更能巧妙地掌控对方;有情者则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因为太投入而迷失了自己,也因为太热情而迷失了他人。

 

有人亲身感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这句话窃以为颇有哲理,有时付出得多反而不被认知,反而失去的快,从而逼迫你无情,这就是现实生活。

 

有人爱极生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爱之深责之切,无论是爱极转化为恨,还是因爱而生出的遗憾和怨言,都会影响长久。

 

有人豪迈感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只不过,在下说不清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还是潇洒从容的高尚境界。

 

何谓真爱?何谓值得爱的好女人或好男人?“偶像”时代,许多被人们肯定且推崇的概念,却很少真实的内涵。

譬如,人们常把功利的圆滑称之为精明,把虚伪的城府称之为成熟,把无谓的烦琐称之为深刻,把掩饰真面的做作称之为含蓄……这一病态心理模具不断生产着病态的人格面具,流于虚幻的角色意识;使人的理想远离真实人生,即使“爱侣”间或夫妻间亦然。

热恋中的双方或许因迷恋于对方某种魅力而忽视了这些面具,导致一方最终遗恨。至于分道扬镳者则或许是因为其中一方太真实了,你除了“真情”,还有“责任感”以及人的“良知”,却省略了这些面具。真实的话不是越多说越好,真心的事不是越多做越好;即便不为对方理解也是理所当然,谁让人们都习惯了这些面具呢?“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不可同真;当假的被当真时,真的自然成为假的了。

同样都是活得累,累的因由都一样吗?试想一个极度自私者,潜心满足私欲而不择手段,可能因不满足而苦,为工于心计所累,却哪里会在意“情”和“责”?势必对“始乱终弃”表现得坦然洒脱无所谓。戴上“洒脱”面具的无情者无责任感者,往往在对象面前成豪杰成典范,往往更具魅力;可只要你太沉溺于这“情”与“责”两个字中而忽略了面具,就注定了会为情而“苦”,为责而“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