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文化的也能做学问,你信吗?

(2011-11-30 23:33:52)
标签:

匠气

才气

贻笑大方

方家

写作

文学

半瓶子醋

时尚

教育

分类: 风雪杂谈-杂文篇

没文化的也能做学问,你信吗?

没文化的也能做学问,你信吗?

这个问题本来在下也不信,但当今社会现状就由不得你不信。

有个老同事,自恃也被公认为“才子”。要比耍嘴皮子,无论众人谈论什么,即使话题很平淡,他也能针对某人某观点,运用自己的调侃幽他一默;引得众人捧腹大笑,但其中必有“被幽默”者为之赧然。要比一展歌喉,他可以运足丹田气“美声”两句,但也只限两句,再多谁也没听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美术策划领域更有独到见解,是公认的软件高手。然而,谁敢相信他竟然不会操作计算机?而事实的确如此,只因他不认识汉语拼音。所谓的软件“高手”,是因他经常阅读最前卫的计算机设计刊物;就凭那一知半解,加上自己的小聪明,足可以指挥一个熟练的计算机设计人员操作,所设计的各种展牌或图书封面还被广为认可。他的知识面很“广”,但都是人们俗话说的“半瓶子醋”;而就这“半瓶子醋”,已足以应对别人不能胜任的工作,且远远比那些扎扎实实苦练各种基本功的人们实惠得多。

不过,因他兜售自己那些“时尚理念”的同时也喜欢拽词,却不得不露怯,常常随口迸出错别字,细心人听到亦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无独有偶,最近在下和一位被誉为“写作专家”的某语文类小报社一位主编打交道,也深有如此感受。此人不懂语法、修辞、标点,对较为高深些的文学基础知识更是一窍不通。尤其是动笔便错别字连篇,也是连汉语拼音都不会。编辑们的稿子送交他审查,都要将电子版打印成纸质稿件,无形中会耽误很多工夫,也因为他不会操作计算机。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到处去讲写作课,据他本人说还是去给中小学语文老师们去讲。而且,他在国家语改委和国内很多有关写作的社团组织都担任职务。他的诀窍就是,研究历年中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卷,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他总结的写作要领,其实就是八股文式的一些条条框框。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这一切就管用。因此,他被誉为“专家”,而且狂妄得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其实,孩子们按照他的模式去写作,或许会赢得好成绩,但绝不会写出真正的好文章,也不会养成高超的写作技巧。

在下和他短暂的合作,当然是难以沟通;唯恐被他拘束得从此不会写东西了,便只好主动引退。

窃以为,出于实惠的目的,以上二人走捷径的办法似值得借鉴;但出于做学问的目的,在下觉得还是扎扎实实的态度更好。尽管在当今社会各方面普遍浮躁的形势下,这样“半瓶子醋”的人为数不少,也颇有市场;但充其量只是一种“匠气”,而称不上“才气”。在更为关键的时刻或更为广阔的空间就会贻笑“大方” ,也永远成不了“方家”。因此,不值得过于仿效。

在下主张,学习任何知识切忌浅尝辄止,而应注意积累。“大方”也好,“方家”也罢,都不是来自天赋的优厚,也没有捷径;而是来自灵魂的磨砺,应以勤奋为径。但凡事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若从另一个角度讲,学习知识也不能太刻板,它应是灵魂的一种优美的悟性,又是与高尚的文明走向的一种默契。知识,是凝固的文化;人,是精神的流体。关键在于是让凝固化为文字的模式驾驭人?还是让不断完善着精神品格的人去驾驭知识?无疑前者会把人束缚“死”,后者才可以把知识学“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