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学生写命题议论文(二):塔基与塔尖
(2011-11-20 21:27:41)
标签:
命题作文中学生议论文教你写作塔基塔尖教育 |
分类: 风雪公益-公务文字 |
教中学生写命题议论文(二)
面对作文题目《塔基与塔尖》,如何下笔?
一、分析题目成分,确定文体
《塔基与塔尖》这个作文题目是由“塔基”、“ 塔尖”两个名词组成的并列结构的短语。“与”作为连词,连接着“塔基”和“ 塔尖”,表明二者是有关联的。要求作者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并利用这种内在联系,阐述某些道理,论证出一个论点。所以必须写成一篇议论文。
二、理清写作思路,确定论点
确定要写一篇议论文后,首先要弄清“塔基”和“ 塔尖”是什么?但不应只是介绍,而应将作文的重点放在它们之间关系的分析上。也就是说,挖掘“塔基”和“ 塔尖”两个名词的比喻义才是审题的关键,才是写作的关键。“塔基”比喻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用来比喻基础;“塔尖”比喻的是事物发展的结果或终点,用来比喻成功。“塔基”和“ 塔尖”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也是基础与顶峰的关系。
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学习中,“塔基”是平时知识的积累,塔尖是优异的成绩;在文艺活动中,“塔基”是平时勤奋刻苦的训练,塔尖是获得的阵阵掌声;在体育竞赛中,“塔基”是艰苦训练的汗水,“塔尖”是最终取得的成功。
所以,应辩证地看待这二者关系,联系现实生活,举出论据,来论证他们之间的的关系。从而,将“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确定为作文的论点。
三、遵照既定论点,准备论据
论据一:雷锋塔的倒掉
雷锋夕照能在美景众多的西湖之畔被列入十景之一,可见它是非常美的。可大家知道吗?这个雷峰塔后来重建的。
公元975年所建的俗称黄妃塔,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因倭寇入侵杭州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此后,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病健身,前来取塔砖,塔基的砖块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
也有说塔下压的是蛇仙白娘子,而杭州地区是著名的蚕丝产地,蛇是蚕的天敌,有些蚕农认为雷锋塔可以镇住蛇,就纷纷到雷锋塔下扒砖,放在蚕室中,久而久之塔基被扒空,雷锋塔也就倒了。
无论人们为何前来挖去塔基的砖,但事实已证明,失去塔基,塔身当然也不可能存在。
论据二:基础不牢的“神童”
画家
这位神童一天天长大,但画技却没有什么长进,因此前来买画的人越来越少。再后来,不仅没有人再来买画,而且人们也渐渐将他淡忘了。
练习绘画技巧是基础,是埋头不为人知的苦练。父亲只为让孩子绘画挣钱,却不让儿子夯实绘画基础,最终导致了孩子画技退步,失去了应有的光明前途。没有牢固的塔基,如何能支撑起高耸的塔尖?
论据三:“笨孩子”成了伟大发明家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很小的时候就在妈妈引导下开始观察周围的植物、动物。他把家里的花房、花园和门前大河两岸的绿色世界当成了自己最早的课堂。在上小学之前,就学会了识别花草、树木,并给它们分类,这种良好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成为他日后的成功的塔基。
在小学和中学期间,他不喜欢听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而只对观察昆虫或户外活动有很浓的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老师甚至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他的父亲甚至认为他,“除了打鸟、养狗、捉老鼠外,什么都不会干,将来会丢全家的脸。”
1825年秋天,达尔文进入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可他还是不放弃研究生物的兴趣。两年医学院的学习生活过去了,他的课程学得很糟糕,但他对生物的了解却越来越多。
一天,参观剑桥大学植物园时,他结识了著名的植物学和矿物学教授亨斯洛。亨斯洛非常赏识达尔文在生物学方面的才能,在他的引导下,达尔文参加了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这次考察,使达尔文的生物学知识的塔基更加坚实了,然后开始动工建造塔尖,最终铸成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最伟大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
四、安排文章结构,搭建写作框架
文章开篇先概述“塔基”与“塔尖”各自的含义,简述二者关系,并确定论点。只用一个段落即可。
利用两个段落论述:一是“塔基”不稳,塔尖也会轰然倒塌;二是不被认为是塔尖的人,只要基础坚实,也会最终成为“塔尖”。利用所掌握的论据,一一进行论证。也可以在两个论据的段落之后再分别成段,但文字不要太多,不能长于论据的文字量。
最后得出结论,紧扣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