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沟通误区.思维模式

标签:
思维模式儒家文化概念模糊思维混乱两性沟通男人女人情感 |
分类: 风雪情感-情感话题 |
两性沟通误区.思维模式
有关两性交往或和谐相处的话题,常见各种议论,都是就事论事。
孰不知,看病还需对症下药,哪里有一个方子包治百病?若思维模式受到局限,即使你的方法再高妙,不仅有一个对方如何理解问题,且还有一个你是否切中要害的问题。
所谓“要害”,反过来说就是传统思维模式。
就两性交往或和谐相处中所遇困惑,当事者不妨可以这样尝试:把自己以往所听到的见到的都抛到一边,重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事物,也许会发现所看到的与原先所认识的有所不同,也许此时所看到的事物会更加真实。下边列举两种常见的沟通障碍:
一、沟通中的概念模糊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最大弱点,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概念模糊。因为国人思维重视直观和经验,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具象的知觉,这是国人致命的弱点。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概念模糊运用于形象思维时会产生灵感,但运用于讨论问题,则会引发“偷换概念”、“转移话题”或“诡辩术”。比如男人希望女人“很女人”,而这“很女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女人希望男人“很男人”,而这“很男人”又究竟是一种什么概念?哪怕你因循守旧,能明确指出“很女人”就是古董“三从四德”,或“很男人”就是新品“妻管严”也无妨,对方也会有明确表态是否愿意接受。所以,我们常见一种交流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结果却不了了之。
二、沟通时的思维逻辑混乱和僵化
同样去某地旅游时,有外国人评价中国人:“他们似乎不愿去欣赏感受美景,到了一个景点,只是热衷于互相拍照,然后迅速离开……”外国人也拍照,一般是拍景,意在审美;国人却是拍人,意思是“我来过了。”
形式和内容的脱节,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道德和行为的脱节,语言和行动的脱节是国人又一思维模式。体现在两性沟通中,亦然。比如有的只希望对方如何如何做,却忽视了对方的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有的滥用一些辩证法,却缺乏逻辑思维,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何况那些道理不成其道理,自相矛盾的了,根本不能使人心服口服;有的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另当别论;也有的态度诚恳,却不见行动;有的所谓“中庸”之道,对矛盾对立的双方总想走一条中间道路,可中间道路是没有的,便常常在“是”与“非”之间采取暧昧态度……这样的沟通,即使可以收到暂时偃旗息鼓作用,但无疑也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所说:“傻子即使听到别人的谈话也会像聋子一样无动于衷。”“如果人们的头脑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那么眼睛和耳朵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摆设。”
我看到一本书,谈到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超级大民族,而且还是一个有着一致文化认同感的巨大群体,为什么总是爱干蠢事?为什么千百年来总是被外族欺辱和屠杀?恐怕全世界文明史找不出第二个例子。据西方专家测定,中国人智商不比洋人低,有的测定还比洋人高。显然,我们中国人虽智商高却不很聪明,这实属一种反常现象。
我们中国人长期落后挨打,缺乏创新能力,过于自私而又总是严重损害自身利益,其原因何在?有人把它归咎为儒家文化,可推崇儒家文化远远胜过我们的日韩并未因此影响他们的社会发展。有人把它归咎为体制、社会制度,但我国汉唐时期也曾领先于世界,何况西方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专制程度远远超过我们。其实,还是本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在禁锢着我们,体现在现代两性交往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