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迷失的自己
标签:
女性潜意识表意识老公老婆受害者胜肽杂谈 |
分类: 风雪杂谈-杂文篇 |
找回迷失的自己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
我们每天都要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要挑剔很多人,同事、朋友、亲人……但从不挑剔自己头脑里的思想和意识。它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信,谁会怀疑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也可能在欺骗自己呢?
不快乐往往就是对自己消极的思想和意识深信不疑,并被它牵着鼻子走。
那么,这些思想和意识是如何进入我们头脑的呢?
人在出生时,大脑本一片空白;而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处于父母、老师、亲友、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灌输及影响中,接受着不同的信息,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每人在实现理想和追求的某种实践中,毕竟都有自身所欠缺的因素。因为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又是一个类似矛盾体的人,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况且,即使自身再完美,也会有力不能逮之处。所以,自身能力所欠缺之处就会被压抑、被否定、被抗拒;而这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常被隐匿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些潜意识,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还有我们曾经不被自己父母、社会环境所认同甚至被某些人伤害的各种情绪,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也储存在记忆细胞里。
它们不时浮出思维的水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我们又不愿意去面对它们。于是,我们生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和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比如酗酒、泡网吧、换伴侣、换工作、没完没了看电视、在生活中制造各种戏码等,甚至工作狂、追星族也在此列。
然而,靠这些永远也不会抹去心灵的阴影。
这些负面的潜意识往往会形成一种叫做“胜肽”的东西。比如“我经常被伤害”这一受害者角色一旦换来某些同情,他的心理细胞出于生存需要,就习惯于吃“我是受害者”这种胜肽。而这种负能量也往往吸引生活中的一切都循着塑造他这种受害者角色的方向发展。
有一对夫妻经常吵架。老公因为从小缺乏家庭温暖,便在潜意识里形成“我很孤独”这种胜肽,总是感觉老婆不理解不关爱自己。而老婆由于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大,在生活上则属于粗线条的类型;她虽然为了避免吵架而总想把事情做好,但也总是达不到老公满意。不被认可,没有勉励,久而久之也滋生了一种胜肽,“反正无论我怎么做,他也不会满意,而是挑剔我。”她只是把这些看做自己应尽的“责任”,凡事尽量按照老公的要求去做,当然也不会快乐。
二人白天都上班,这天老婆在单位有点烦心事,下班后为了不再听到老公的指责而烦上添烦,便早早回家主动把饭做好,心想,“但愿今天不要吵架。”
老公回来得很晚(理由是风大,却不知他是否意识到风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见到饭菜比较单调,就责怪老婆道:“你为什么不事先多准备点蔬菜?”老婆本来心中就烦,随口顶撞道:“难道这些事都天经地义地属于我自己吗?你不做也就不做了,干吗总是在挑剔呢?”
于是,怕战争,一场战争还是发生了。
老婆很委屈,“即使我不上班,而是做家庭主妇,你也不应天天这么挑剔吧?”
老公很生气,“我这是挑剔你吗?我这只是说话而已,你怎么不让我说话呢?我的动机不过是想让你以后注意!你急什么?”
“你这只是说话而已?那么,你为什么从未说过体谅我的话呢?你明明就是挑剔我!”
“你让我体谅你?你何时又体谅过我呢?早在刚结婚时你就……”
“你还要我如何体谅你?我……”
越说越多,陈谷子烂芝麻;都站在自己角度攻击对方,战争也在逐步升级。
就此事而论,当一个人对某人或某类行为特别看不顺眼时,就是一种自我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假设这位老公能在心里默念“老婆不关心我,她做事不尽力。”的同时,对自己问一个“这是真的吗?”然后再反过来默念“我不关心老婆,我做事没尽力。”或许会渐渐感觉到后一句的真实性并不亚于前一句。
因此,我主张人的表意识不断与潜意识对话,勇敢面对并坦承自己潜意识中的消极因素,挖掘积极因素,不断对外界释放正面能量;同时不断疏浚“小我”(身体、思想、情绪、人生角色、身份认同)与“真我”(爱、快乐、平安)的联系渠道,找回迷失的自己。
没有任何人或事情可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自己对他人的要求,来自自己对事情的解释,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