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2010-06-13 22:49:50)
标签:

租界

风情

一宫

历史名人

意大利

奢华

平民消费

杂谈

分类: 风雪杂谈-杂文篇

——

天津有一片改造修葺一新的意大利风情建筑,叫做意式风情街。

这要追溯到公元20世纪初的天津,曾经有8个国家在此设立了租界。洋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不少欧式风格的建筑,供自己办公和居住。

100年过去了,现在,如果你来到天津,漫步在海河边上,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腐败的清政府和11国的代表,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意大利借此在天津获得了设立租界的权利。意大利租界的地点就位于现在北安桥和天津火车站之间。

1998年底,作为海河综合开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意大利风情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体现浓郁的意大利风情为宗旨,将风情区建设成为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意租界区域内曾经有,马可波罗广场、回力球俱乐部、意大利兵营等。还因这里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气息浓厚,住进过不少文化名人;中国20世纪初的风云人物,几乎都与天津有着渊源。譬如梁启超的“饮冰室”、袁世凯、辛亥革命的刽子手张鸣岐、民国交通总长吴毓麟、民族英雄刘髯公、文学泰斗曹禺、著名书法家华世奎、直隶提学使卢木斋、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驻日公使张宗祥、中国银行总裁李士伟等中国近代史上30多位名人的旧居都在这里。

目前这里已经启用的一些风情建筑,堪称赏心悦目(见图——取自网络)。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意大利风情——无人街

然而,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意大利风情街”更多的街道却是门可罗雀,实为“无人街”;不少洋楼仍处于闲置状态,隔窗望去里边空空荡荡,入夜后则显得阴森森的,被人戏谑为“鬼屋”(恕本人没有机会拍照)。

缘何如此呢?

解放后,第一工人文化宫设在这里,面向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也曾经是国内最大、最好的剧场之一。一直到上世纪末,其周边地区都很繁华。不仅居民密集,而且娱乐、商业设施齐全。记得一宫附近的街道不仅有花鸟虫鱼市场,还有集邮市场等。

出于建设意式风情街的需要,这里过去的居民都被迁走,一宫也早已改造成“娱乐城”。看似商机,却少人问津。不仅没有吸引外资,也未成为国人的消费热点;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消费渠道——大众消费群体一经远离此地,这里颇显局限性的服务一时很难吸引人们特意前来享受奢华的高档消费,只不过出于好奇心偶尔来此观光而已。而寸土寸金的地价,无论“老外”还是本土商家,也很难吸引他们纷至沓来投资……

斥巨资建设的异国风情区,从我国国情出发,有关方面对风情街的打造,是否也应该在平民化消费上或是在重新定位其功能上做些文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