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忍是怯懦的极限——南平惨案犯罪心理

(2010-03-30 22:41:49)
标签:

南平血案

杀人恶魔

懦夫

残忍

犯罪心理

社会问题

杂谈

分类: 风雪杂谈-杂文篇

残忍是怯懦的极限

——浅析南平惨案疑犯的犯罪心理

残忍是怯懦的极限——南平惨案犯罪心理

南平惨案,失业医生郑民生在小学校门口对无辜的孩子们肆意杀戮,造成九死四伤,而他原先的计划竟然是杀死30名小学生。如此骇人听闻的惊天惨案,如此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凶手一定是个穷凶极恶、残忍异常的暴徒吧?然而,认识他的人普遍惊讶“怎么会是他?”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曾经“特别喜欢小孩子,附近的小孩子也都喜欢他”的人,突然变成了一个杀童“恶魔”?

在下窃以为:“残忍”,忍到极限则残;一个怯懦的人量变到关节点,也会产生质变,而成为一个残忍的人。

我曾在拙作《好人.坏人》中谈到:人,作为高等动物,毕竟也是动物;所以每个人既有人性的一面——精神与情感,也有兽性的一面——本能的欲望。或许当人性一面占据主导时,这个人就被人们视为好人;而当兽性一面占据主导时,这个人就被人们视为坏人。一牵扯到自身利益,善念恶念自当分别不同程度呈现;这和其遗传基因、所受教育程度、环境熏陶及个人领悟力有关,也在于社会或他人调动其哪方面因素。而所谓的“兽性”超过了限定人类行为的度,就触犯了法律规范或道德规范。

迄今为止的报道,均称郑民生性格内向,并具有失恋、低收入、无房、失业……等几乎所有被一般社会评价视为“失败者”的生活特征。尤其是失业之后,他无法像那些社会保障完备的国家中的失业者那样,可以依靠救济金过上一个有基本尊严的生活;再加上感情失败的打击、家人的不满以及势利的社会观念,都给他的心灵以重压。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也。想那毛泽东时代,物质匮乏,衣食全凭国家供应,而看病拿药也由企业报销,人们倒也没什么怨言。如今百姓整体生活水平毕竟高于那时,可愈演愈烈的社会两极分化,反而导致人们怨声载道。

制度与风俗彰显人道的社会,总会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尽可能满足人们正常合理、不损害他人的欲望,实现人们相对平等的自由与和谐。具体体现在充分尊重个体的尊严、生命、健康、自由以及创造力,充分尊重人们的自由联合;使人际关系减少敌意与对抗,变得更为友善,由此增进共同福祉,创造共同的好生活。

然而,世间终无“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理想社会。在一个因转型而混乱的时代,即使有黑暗,每个人即使是所谓的“失败者”;依然可能建立使自己幸福的价值观、伦理观,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认识社会的能力。

怯懦,对自救的本分是一种残酷的否定,对尊重他人的义务则是一种无情的放弃。正如蒙恬叹曰:懦弱乃残忍之母也!

从一些有关这个郑民生的报道来看,懦怯的性格导致他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现实;强烈的虚荣心也使得他没有勇气从反思自身中,获得一种俯视自己生存状态的认知能力。尤其是个人能力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他产生严重的弱者的不平、挣扎的自卑与自负的愤懑。生活中几乎全方位的挫折也就撼动了甚至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生活根基,使他的怯懦走到了极限。

随之而来的反社会心理终于导致他去实施犯罪。隐含的不平心理促使他选择了人们所俗称的“贵族学校”,隐含的懦怯心理则促使他选择了屠杀毫无防卫能力、比他更弱的小学生。而他似乎遗忘了,正是他的这一恶行给这个他憎恨的社会雪上加霜,其结果使它更加暴戾,更加血腥,更加丑恶。

减少或从根本杜绝暴力犯罪,绝不单纯是学校和家长如何加强防范的问题,毕竟防不胜防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恐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