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约束治理不了赌场似的股市
28日,深交所推出《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增了“连续受到交易所谴责”和“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两个退市条件。
新增的退市条件显得空泛而且仍然停留在软约束上面,没有实质意义,面对<意见稿>,股市不给力,下跌不止,今天深沪两市出现恐慌性下跌,沪市放量下跌3.27%。
<意见稿>大有走秀的意味,也许新官上任,也许股市跌跌不休,证监会祭出一副心灵的鸡汤,以提振股市.其实,一点作用也没有,现在的股民眼睛雪亮。
被业界理解成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的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退市标准,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意见稿》核心内容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两项退市标准: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首先对于第一条,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两年前,创业板一推出,人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寻租的场所,很多机构投资者都是突击入股的,所以,创业板股票的三高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既然有能力在这个市场上寻租,自然有能力规避退市风险。36个月,既得利益者完全有充裕的时间变现走人.留下烂摊子给散户朋友和基金们收拾.所以有人建议在退市制度建立的同时要建立赔偿制度。
在中国,一家公司能够上市,实属不易,说白了,上市公司并不单纯是企业自身的行为,它涉及了很多的利益主体,一旦上了市,既得利益群体是不会轻易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拼死也要捍卫自身的利益。
其实,退市制度对于我们的资本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制度制定之后都是无法执行的,最后成为了一纸空文.比如公司的资金使用状况,财物标准,虚假信息披露等,都可以构成退市标准,但是,我们见过多少退市的企业?截至目前,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共有79家公司退市.其中,通过重组和转板上市的公司外,真正退出二级市场交易的仅有48家,只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而且,这些退市公司只是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近些年鲜有出现退市公司.那些本应该退市的公司,通过戴帽生存下来,沪深两市目前ST板块共有15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6%,这个板块的水很深,牵涉的利益多方面,退市比上市都要难。
第二条新规定是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要满足这个条件比上个条件就更难了.众所周知,创业板公司都是三高公司,股价和市盈率都是非常高的,而我们的股票面值都在一元钱,要想让股价跌到一元以下,那真的是很难,比上市更难。
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个不诚信的市场,内幕交易,基金老鼠仓,财务作假,信息披露滞后等等层出不穷。在现行制度安排下,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三年即被暂停上市,但是,许多公司在连续亏损两年之后,便通过种种财务手段规避退市。人们称之谓”二一二”游戏,便是两年亏损,第三年盈利,接着两年亏损。创业板设立两年了,出现了很多问题,至今没有一个退市的例子。
我们的资本市场其实并不缺乏制度,缺的是制度的执行,有了制度不去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加糟糕,这会牵涉到诚信的问题,因为管理者对自己制定的制度都是漫不经心的,没有执行的力度,所有的制度都只是象征性的,那么,这个市场的诚信又从何而来。一家上市公司,既然具备了退市条件,为何又要来一个退市风险警示呢,怎么又出了个特别处理。假如这个制度是无法被执行的,还不如不出这个制度,就像<意见稿>一样,根本就没有可执行性,干嘛要出呢,这不是忽悠散户朋友们吗?!
今日股市大跌,人们追究原因,认为是有传闻国际版马上要走内部流程,技术方案对接和上市流程已拟定好,预计12月中旬要到证监会内部商议.就是这么个传闻,导致股市出现了恐慌性下跌,板块个股争相杀跌,部分个股出现本轮调整甚至上市以来新低.投资者情绪受到重创。这个市场怎么越来越像赌场了?
为何我们的市场对传闻是那么的敏感?很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散户们很难从公开市场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这个国际版的传闻由来已久,但是,证监会就是不给出一个时间表,让人们有个心理准备,今天,出面辟谣,称传闻并不属实,但是,属实的消息是什么,没有说辞.这也是个诚信问题,为何要匆匆忙忙推出国际版,在股市行情那么低迷的现状下?证监会应该对市场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才是,是否因为中国概念股在海外遭受到滑铁卢,让他们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圈钱?是或者不是,都要有个明确的说明。(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