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气节、文字之误、文字丧命
(2010-11-13 11:45:32)
标签:
孔子李宝臣论语论语商释杂谈 |
文字气节、文字之误、文字丧命
李宝臣/辑
中国文字乃世界最复杂之文字,一字可以有诸多释意。故古往今来者生生不息。然,围绕文字而发生的故事亦多不可数。
南唐后主李煜在投降宋朝以后,遂由皇帝而转化为诗人,诸多文字对后人影响甚大。或正缘此,乃因文字而丧命。
李煜在灭国之后三年,写了一首著名的《虞美人》词。词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文学水准而论,此词可谓妙笔生花,然赵光义不干了。你小子还惦着你的故国呢?于是,派人找来牵机药(即中药马钱子)把他给毒死了。
清代学者沈德潜曾经有诗题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其诗本意是说,牡丹这个花并不是要夺朱之色,你把他种到别的地方依旧壮丽。就是这句话得罪了乾隆皇帝。到老沈死了还给他来个处罚。“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其实,老沈根本没有反清代意思。他所言“朱”者乃源于《论语 阳货》中,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南宋朱熹注释“朱”为“正色”,“紫”为“间色”。而乾隆皇帝则认为,“朱”就是明朝,“异种”就是清朝。
冤枉。
雍正时的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写成了“狴”。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俊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还找出了这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还了得?你就是我们满人都是文盲呗。雍正帝挑剔说这“清风”指的就是清朝,遂下令斩立决。
更是堪怜。
明末大学者王夫之亦是有节之人。在明朝灭亡之后,他不去参与政治了,而是做自己的学问。他在诗中写道: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个倒有可能是真的看不起清朝。你让我去做官我也不去。好在他不参与政治,专心做学问。遂保生命无虞。
在文字上最聪明的当属纪晓岚。有一次,乾隆皇帝让他把王之涣的《凉州词》给写一遍。谁知老纪一时疏忽,把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间”字给写掉了。这下子乾隆老儿可不干了。非要治罪。焉知纪大人何等聪明。他对乾隆皇帝说:陛下,这不是诗,乃是词。乾隆皇帝倒也和气。说:怎么个词法?若言有理,则免你无罪。纪晓岚不慌不忙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皇帝毕竟还是喜欢纪大人之才的,遂无罪。
个人公告:本人三十年扛鼎之作《论语商释》即将出版,若需,请提前联系本人。邮箱:wuhuanruzi@126.com,也可直接致电作者李宝臣:1380334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