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论语研究:孔门弟子中的父子之一:曾点与曾参

标签:
曾参武城曾点宋体孔门七十二贤李宝臣孔子论语商释杂谈 |
曾点与曾参
http://s2/middle/4a7c940eg90fcacbed491&690
曾点,字晳。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人。系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他自己以为孔子的学生。名列孔门七十二贤。
曾点是非常潇洒散逸之人,有一次,孔子与学生们谈论志向,有的要当一个军事家,有的要当政治家,还有的想当外交家。就在大家说志向的时候,曾点却在弹瑟。孔子就很奇怪地问曾点:曾点,你的志向如何?曾点弹瑟的声音慢慢地稀疏了,铿的一声,他把瑟推开站起来说,我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讲完后孔子叹息一声:“啊,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因为曾点的志向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就地取材,自得其乐。志向其实是非常高的。
曾点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据《孔子家语》载,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以棍子责罚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
http://s10/middle/4a7c940eg90fcabd346e9&690
论及曾参遭父亲责罚也有趣事的。曾点经常打骂曾参,这倒不是曾点讨厌曾参,而是性格使然,况且曾参本来就很笨。尽管如此,曾参对曾点依然孝顺至极:曾点打他他都不跑;曾点喜欢吃洋枣,曾参就不忍心吃洋枣儿留给父亲;曾点要做善事,他就把家里的食物替曾点送出去。据《孟子·尽心章》载:“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以上史实被当地人总结、后形成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
曾点尽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性格潇洒散漫,对孔子思想的传播没什么大的贡献,与之相反,曾参却勤而补拙,成为
后来教授《大学》、作《孝经》的大学者。曾点去世以后,曾参非常难过,他说:“我以前赚的钱很少,但是可以奉养父母亲,一家人很快乐。后来赚的钱很多,父母却已仙去,赚的钱多有什么用呢。”可见曾参对父亲的感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