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
(2009-01-14 17:01:23)
标签:
并非荒诞的理论老板的故事李游中国猴氏公司论语商释黄粱二梦文化 |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
——在黄粱梦祠前的梦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我看京剧《红灯记》,那里边有一个日本坏蛋叫鸠山,李玉和被他们抓起来后,鸠山想着让他投降。他跟李玉和说:“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意思是说,人要抓紧行乐。不然会后悔的。
后来读书,读到李白的《襄阳歌》中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就感觉到人生之无聊。还有宋代高翥的《清明》诗更是让人凄怆:“南北山头多暮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而到了明朝唐寅的《警世诗》.则是更加颓废:“世事如舟挂短蓬,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做痴呆半做聋”。
这一切都是理论上的无奈,而当你到了邯郸黄粱梦的时候,你再看看那个对联,你就真的觉得人生真的无奈了。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可不是吗,当你死后一百年,你的孙子会指着你的坟说:此古人也。而你睡在阴森的古墓中,你知道个啥?
黄粱梦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以后又有多次大的维修。它是根据唐代沈既济所著的《枕中记》故事而建的。后人称卢生庙或邯郸古观。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驰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吧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因故事奇趣而寓有深意,人们便在邯郸市北面的王化堡村(现黄粱梦村)修建了一个吕祖祠,因庙内有精工雕刻的卢生睡像,又素称睡公庙、吕仙祠。庙建于宋,经历代修整,现保存的是明清建筑。它由中轴线上的钟离(前殿)、吕祖(主殿)、卢生(后殿)三大殿,东西行宫和里外院三大部分构成。
黄粱梦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向西。门外是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门额上的“邯郸古观”四个大字异常醒目。大门内八仙阁迎门而立,小巧别致。前院北房为丹房,上悬“神仙洞府”的匾额。丹房前的照壁上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大字,笔势飞舞,苍劲有力。
丹房北边是中院,院里有一方莲池,周围矮墙环绕。夏秋之交,荷花飘香,水面映着蓝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莲池上建一座小桥,其上矗立一座尖顶八角亭,显得挺拔而有生气。穿过亭子,就是钟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瓦顶。钟离殿的两旁,是精巧的钟楼和鼓楼,前后左右,布局和谐。再往北走,就到了吕祖殿,这是黄粱梦古建筑的主殿,比钟离殿更显得雄伟。吕祖殿上面琉璃瓦铺顶,檐下柱头斗拱饰镶,光彩夺目,一片秀色。殿前有碑碣,左右设廊。卢生殿为后殿,硬山式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有一尊用大青石雕刻的卢生睡像。卢生头西脚东,头枕青瓷枕,两腿微曲,侧身而卧,睡意正酣。刻工精细,惟妙惟肖。石床高2尺、宽3尺、长5尺,与睡像连成一体。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睡,一觉而梦,“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黄粱梦碑碣、匾额颇多。如金代学者元好问为吕祖祠题诗曰:“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者,犹是黄粱梦里人。”
黄粱梦的两侧是东西行宫。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第二年返回北京时,沿途为其修建了行宫多处,黄粱梦的东西行宫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专为慈禧太后一行建造的。
近年,黄粱梦经过较大规模的修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