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从《明朝那些事》到《张居正点评资治通鉴》

(2022-11-20 15:23:33)
标签:

读书

《明朝那些事》曾是十分火爆得网络连载,后为纸版发行,发行量一度爆棚,同事也买了本厚厚的盗版集本滋滋有味的看完,然后扔在一边,后来人事变化加上办公室搬迁,我就顺手把盗版顺了过来,这是多年前的事了。盗版一直没看,本心向往之,就是没看,果如佛家所言因缘幻化,缘分到了终会一读。但不是盗版,而是在读书板看的电子书。《明朝那些事》作为网文确实写得很好,对一些权谋的解读也十分精彩,一度让我发自肺腑的钦佩,这作者小小年纪居然解读得这么到位以致让人毛骨悚然,小小年纪,如果不是看书看得太多读到别人的权谋以致人云亦云的话,确实也是除了天赋异禀外别无其它更好的解释,因为以我已过不惑之年的高龄,对权谋的认知也不过如此甚至更为浅薄。整体而言,该书好看是好看,但除权谋外也就没有更深刻的东东了,但故事写得挺精彩,也会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阅读历史,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比如我,就很极端的认为,文科,除了历史其他真就没啥了,所以,又比如我,看完明朝,又抓起《张居正点评资治通鉴》,现而今也翻阅完了,仍意犹未尽。

张本资治通鉴,其实有别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张是为把他的万历小学生教授成尧舜一般的得道高君而从传说史到元末的系列历史记载中摘取一些在他看来很适合教授万历的片段汇编而成,原书名为《通鉴直解》,所以该本的历史更加碎片,更多仁义教化。但是,但是,仁义貌似更多的来自天分,较少来自教化,看完整个卷本,一度让我震惊,感觉有些人就是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比如刘邦、刘秀、李世民、赵匡胤、赵光义等,识大体,知本根,辨奸直,懂平衡。而有的人就是天生就是用来掘祖坟的,比如唐后期的那几个皇帝,还有宋朝的赵构,当然明朝也好几个这样掘祖坟的,这些皇帝往往也想励精图治,可惜往往信非其人,以奸为忠,整个朝廷都认为是奸佞的,就皇帝一人为忠直,我也是目瞪口呆。当然,鄙人也并非明哲,放那种环境也说不定更加昏聩。只是觉得,偌大的一姓江山,身家性命,尚且如此,我等俗人俗事,更加是这样了,比如一个单位,真正能干活的都在外围,不学无术只知道围绕“中心”(权力中心,非工作中心)转的,都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其实这也不奇怪,围绕中心也出于人性,用这样的围绕之人也是人性,只是从做事任事的角度,总是怪怪的,几千年来基本都如此。所以要想做点事,还真须如那句话所言,所谓大丈夫能申能屈,不屈哪有机会伸呢?如我们十分熟悉的戚继光,战斗天才,不得不也得侍奉上层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不然哪有总兵给你干,不给总兵给你干,怎么显示你的抗倭才能呢?据明朝那些事里讲,戚继光居然也给当时那个阉宦魏忠贤建生祠,挺恶搞的一件事情,给皇帝死谏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却没有几个人敢得罪阉宦,可见人性得多复杂。但其实魏忠贤的下课不可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所以奸佞不过是纸老虎,实则还是做皇帝那个人是不是明哲。秦桧可恶,赵构不更可恶吗?所以遇到英明之主,就好好干活吧,遇到败家玩意,还不如好好活着。看完张氏点评,也有点感触,以记:

人生路虽漫漫,于史则为沧海一粟,故何事可言成功?孔圣人说,早闻道,夕死可也。人生可谓“自适”二字最为难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