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是2018年从秦岭大峪里拍摄的“人头山”全貌。






第一天

2022年的清明节是一个难得没有下雨的清明节,天气晴好,温度适中,非常适合出行和登山。假日第一天一大早,骑友们从西安市阎良区出发沿新关路经秦王一号桥到达临潼新区,上国道G108向西安方向骑行进入灞桥区界。

沿柳虹路、柳新路、电厂东路、纺织城西街、咸宁东路、半引路由北向南骑行到灞桥区红旗街道后,再向西拐到浐河东路上,沿浐河东岸上的河堤路自行车道一路向南骑行。浐河河堤路按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工程”建设,宽阔平坦,风景优美,虽然是逆河流而上骑行,但几乎没有上坡的感觉,途中还有驿站可以补给水和上厕所。这个季节最适合在这条路上骑行,因为五一过后这条路可能就晒得骑不成了。

骑行到鸣犊镇咀头村附近时向东南方向过库峪河,沿着库峪河西岸上的河堤路继续向南骑行。库峪河相比浐河河道略窄,岸边的鱼塘很多,吸引了很多钓鱼爱好者开车前来垂钓,河堤两岸的公路也属于“三河一山绿道工程”,修建的也不错,路边也建有驿站。

过库峪河河堤路上的岔道口驿后,上坡拐入岔道口村。

沿乡道Y293向东南方向过东兴村和北佛沟村,从高山庙村向西过关中环线到杨庄街道,已经可以看到南面远处的秦岭山脉了,从井家湾村正式开始进入爬坡模式。

沿着坡度较陡的水泥路向上吃力爬坡,途经石佛庄村花海农庄,

进入汪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旁一座标志性建筑——果窑通风塔。据介绍,这座苹果窑的通风塔始建于1979年,塔高20米,塔下是当时汪庄村300多亩苹果的储存库(汪庄村和扯袍峪村于2018年合并为汪峪村)。

汪峪村的知青楼,是1978年汪庄村为迎接下乡知青而专门修建的,先后住过三批知识青年,在大山里像这样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三层楼房确实少见。

汪峪村有很多处鱼塘,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通向峪口的水泥路一路上坡。

峪口处有一座佛道一体的寺庙——聚仙宫。



到达扯袍峪峪口森林防火检查点。因为时间尚早,骑友们决定先在汪峪村寻找吃饭住宿的地方,然后在附近转一转,明天再正式进山。



杨庄的油菜花远近闻名,这个季节会吸引很多西安游客开车跑来这里参观拍照。


因为第二天一大早要登山,所以我们尽量选择距峪口较近的地方住宿。汪峪村有几家农家乐和民宿可以提供吃饭和住宿,但村子里没有商店,进山前建议在山下的镇子上或杨庄街道买好水或饮料之类的补给。我们住宿的地方叫“墟岭民宿”,老板网名“墟岭牛哥”(又叫“阿牛”),比较健谈,热情好客,还是位朗诵爱好者,在抖音、视频号、喜马拉雅等平台上都有他的朗诵作品。

住下后,按照民宿老板娘的建议我们先徒步前往附近的一个山岭上游玩看景。


岭上樱树成林,花开满天。

第一天骑行轨迹
第一天小结
第二天




早晨6点准时吃早饭,6点半左右出发向扯袍峪里骑行,山路较窄且陡峭,骑起来比较吃力。


从墟岭民宿开始骑行3.5公里后到达水泥路上最后一户人家门前,骑友们把自行车存放在村民家门口,7点半准时开始徒步上山。

步行约300米后,路旁指示牌提示台阶上有一座观音寺。


是座比较普通的寺庙,建议下山时再来参观,到时可以从山坡上方进寺,就不用从坡下登台阶了。

过观音寺前行不远处路旁有座公厕,从公厕处再向前十几米就到了水泥路的尽头,海拔1175米,也就开始了正式登山之路。


峪道里的路是条一人多宽沿着河道上行的土路,路的痕迹清晰可辨,偶尔也会有岔路,但是有前人留下的路标指引基本上不会走错。

我们也在岔路口的树枝上绑上路标指引后来的人。

山上废弃的房屋看着有点瘆人。

这个山坡上搭着几顶帐篷,有几个出家人居住生活。

帐篷后面的半山腰上有几处建筑,上去的路上有个简陋的山门,挂着“金光寺”的牌子。


继续前行,又看到一处提示牌写着:“请注意!即将进入居住区!请勿乱扔垃圾、起火、注意安全!亲!请试着调低您的低音炮,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美妙的寂静与安详吧!愿您健康、安详、快乐!”。


前方山坡上有一处房屋,院门上写着“玄门”二字,看样子应该也是个隐士修行的地方。

这棵树上的牌子写有“智者利他,愚者自利,自利利他是美德”。

前方到达法因寺,因为曾经有位叫做“法因”的高僧在此修行而得名。


法因寺前的岔路口立着一块“法因寺”和“人头山”的指示牌,牌子下面写着四句话“觉知当下即智慧,与之相应即妙用,清净安然诸细听,了知心性毕竟乐”。


由于我们来的较早,寺院的大门紧闭,院里的狗不停的叫,使人不敢靠近。

法因寺旁有座“法因法师舍利塔”,塔铭上记载着法因法师的生平事迹:法师是河北人,其父清朝末年当过知县,其19岁时在工厂任会计兼经理,26岁熟读《金刚经》,28岁在陕西出家,后创办多所佛学院讲经授法,是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教授师,唯识学集大乘者,唯识宗法脉继承人、慈宗法脉一代宗师。坐化于1992年6月3日,享年82岁,戒腊54夏,次年火化后拣出坚固子五色舍利花若干,牙齿全部未坏,灵骨雪白,琉璃片一块,闪闪发光,舌根不烂呈麻花型,敲之有金属声,见着莫不叹其稀有,消息传至各地,故立此塔,以示瞻仰。




离开法因寺继续前行,忽然到达一处开阔处,河道在这里终结了。




休息片刻继续出发,前方发现一处巨石下天然形成的石窟,洞口前挡着树枝,看样子像是有人在此停留过。


再向前发现一处更大的天然石窟,洞口还磊着石块作墙,里面明显有生火的痕迹。这里距山下水泥路约1.5公里,大约已是全程的一半。


继续爬坡,草丛中发现一处石头磊筑的小土地庙。

土地庙附近有石墙、石台阶等建筑遗迹,看样子应该是以前有人住过的地方。



一块巨型岩石构成的天然屋檐,适合休息的地方。


小路旁伸出一棵弯着身子的迎客松在恭迎登山者。


一处被泥石流冲毁的地方到处残枝断木,看得人胆战心惊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休整片刻,吃点东西补充体能后继续登山,山坡上出现两座蓝色屋顶的土坯房子。

一座房子的门上挂着“静修,谢绝参访”的牌子。


坡度越来越陡,临近山顶,路旁出现一处标志牌。

上面写着“人头山观景台”的字样并标着指示箭头。

按箭头指示方向向上攀爬,头顶有一处房屋,门上写着“闭关静修,请勿打扰”。

没敢去打扰修行者,来到房屋左边的山崖处,山崖旁有块巨大的岩石,四周都是向下去的小路,这里应该就是人头山的山顶了,海拔1800米。从水泥路的尽头走到这里大约只有3公里左右的路程,而我们走走停停足足用了两个小时五十分钟的时间。

站在山崖上可以清楚地俯瞰到秦岭大峪的峪道,据说这个断崖处有条小道可以速降穿越到大峪,当然从大峪里也可以反向攀登到这里,不过强度肯定比从扯袍峪上山要大得多。

女骑友们在山崖旁的巨石上合影。

从山崖巨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头峰的那块标志性巨石。


从我们站立的山顶到人头峰的巨石之间也就三、四百米的距离,中间还有一座小山峰,上面建了一座四方小庙。

从山顶到小庙所在的小山峰需要先下一段陡坡过一小段山梁后再上坡才能到达,一百多米的距离,但山梁两侧都是深渊,路况有些危险。小庙名曰“玉祖亭”,据旁边立的功德碑介绍,该亭是2000年由村民捐资建造的。

一座道家小庙。

登上玉祖亭,海拔1795米。


从玉祖亭可以更清晰地观看人头峰,只是不如在山顶观景台处看得更像人头。

玉祖亭所在的山峰距人头峰有约一二百米的距离,需要先下一段几乎垂直的断崖,再过一段山脊后才能到达,这段路比山顶到玉祖亭的路更加险峻,陡崖下坡非常滑,一不小心就有滑落到深谷里的危险,如果是下雨或下雪天就没法过了。

小心翼翼好容易走到了人头峰的巨石面前,零距离触摸到了人头峰的“大脑袋”。

从人头峰上遥望玉祖亭。


与人头峰“大脑袋”零距离站在一起显得人是那么的渺小,此处海拔1778米。

约两个小时时间才到达山下停放自行车处,收拾行装喝点水,下午两点整准时出发,骑上自行车一路下坡出了魏家岭。

途中经过一处帐篷营地,有很多开车来的游客在此露营。


途经美丽的羊健村东沟水库。

第二天骑行轨迹

登山轨迹
第二天小结
第三天





清晨从长安区引镇出发,沿长鸣路在三联村附近拐入浐河河堤路上,从灞桥区常家湾驿站处再拐入半引路一路向北骑行。



过高桥村后,在水泥厂附近向东过西康铁路高架桥后开始爬坡上白鹿原,先向北上坡穿过水泥厂上狄寨原路,沿狄寨原路向东大S形长上坡直到拐上狄寨南路,经过8公里左右连续上坡到达西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附近的转盘处。


骑友们进入西园,从万团锦簇的樱花树下骑行通过。

来到“汉薄太后南陵”处,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生于秦代,公元前155年去世,因刘邦与吕后已合葬长陵,按薄太后意愿将其陵建于汉文帝霸陵以南,以便左望其夫刘邦的长陵,右望其子刘恒的霸陵,后人称“南陵”,陵前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汉薄太后南陵”石碑一通。




通向陵顶的台阶。

出西园,沿狄寨北路、鹿鸣路骑行到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附近,在路边的樱桃园旁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上写“江村大墓”四个红色大字,这就是最近热搜上很火的汉文帝霸陵了。2002年3月在一次美国拍卖会上有6件中国汉代陶俑将被拍卖,后经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终于追回了这些从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中被盗掘的珍贵西汉文物,江村大墓首次引起中国考古界的关注。经过考古发掘,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一时轰动全国。2022年3月31日,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这块“江村大墓”的文保碑是2020年立的,而现在已经确定此处就是汉文帝霸陵了,估计不久后应该就会换掉吧,所以赶紧拍个照片留作纪念,以后也许就看不着了。


按照地图指引,沿果园中间一条窄小的水泥路来到江村大墓的挖掘现场大门前,据考古发掘项目公示牌介绍,江村大墓平面呈“亞”字形,是一座高等级汉代贵族墓,2018年4月开工,由陕西考古研究院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

看过了江村大墓,再沿白鹿北路向东来到任家坡村的“窦皇后陵”前。



窦皇后是汉文帝刘恒的老婆,汉景帝刘启的生母,公元前135年病逝与文帝异穴合葬霸陵,时年71岁。



沿白鹿北路绕过白鹿原樱桃谷。


沿樱园路一路下塬,经过路旁的钟馗雕塑。

一路陡下坡来到白鹿原半山腰处的樱桃广场,在农家乐吃午饭。

吃过午饭继续沿樱园路下陡坡直到白鹿原下的灞河边,沿乡道Y326毛西公路向西北方向骑行,不多远看到路旁有一个“汉文帝霸陵”的指示牌,指示着毛窑院村。在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汉文帝霸陵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霸陵”位于灞桥区席王街道毛窑院村的白鹿原凤凰嘴,因为这里有清代毕沅所立的“汉文帝霸陵”石碑为证。


村口牌坊旁边就立有一块“霸陵”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碑。

进牌坊沿着水泥路上坡直行,前方看到一座高大的“陵山”,快到水泥路尽头时,路旁有一块黑色的“霸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文保碑面前有条通向果园里的水泥路,向里前行约十几米,路旁有一块 “禁止烟火”的警示牌,警示牌旁边的果园里就是古代石碑所立的地方。

果园北面第一块最高大的碑就是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文帝霸陵”碑,面北背南,碑下有龟趺,前面有香台。




后面依次立着七块石碑(左右各三块,中间一块),只是没有一块碑上面的文字能看清楚,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谁立的。

水泥路尽头处的霸陵简介。

水泥路尽头处左右两边均有土路通向山上,沿右边土路上坡百十米后半山腰有座土地爷庙。

土地爷庙“龙福寺”。

左边土路旁有块“宝钟寺”的简介碑。

“宝钟寺”简介碑旁的土路直通寺庙,是条新开挖的路,坡度很陡,大约1公里多长,骑车很难上去,因为路上很多很滑的土疙瘩块,所以只能费力推车上坡。

半山坡的树林里有一块92年立的“军民共建绿化林”的纪念碑,

从山腰处可清楚俯瞰灞河和对岸的蓝田。



上坡约1公里后转到陵山的后方,山腰处出现了几孔窑洞,原来这就是“宝钟寺”,有位外地来的僧人在此主持,窑洞里还居住着几位当地村民,据说是古代守陵人的后代。如今这里已经通了电和自来水,路也修好了,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听说沿着上山的土路可以继续上到白鹿原顶。

参观了“真假霸陵”,沿毛西公路过灞河到洪庆街道,上国道G108到临潼区,再沿新关路过秦王一号桥向北骑行返回阎良,圆满结束了清明假期三天小长途的骑行。

第三天骑行轨迹

白鹿原汉墓位置图

凤凰嘴路线图
第三天骑行小结
(完)
转载本文须注明[文章源自 骑行者_无疆 的博客]。
相关文章链接:
2019清明“2+2”骑行+登山,穿越秦岭72峪之土门峪-蛟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