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骑行无疆阎良天水麦积山 |




宝鸡到天水经国道G310和县道X444,全程往返中大一点的坡大致共有八处(一号和八号其实是一个坡,只是往返各需翻越一次),可以看出大多数坡都集中在X444上。详见下图标注。

八个大坡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参加本次长途骑行的骑友“三剑客”:
“轻风”:年过六旬的老骑友,曾经川藏进青藏出,所向披靡,体力不输年轻人。
“多多”:骑行过阎良到连云港、环青海湖、环胶东半岛、环渤海湾等长途,骑行穿越过周至老县城到黄柏塬、秦岭大寺等艰险旅程,是本次骑行唯一的女队员。
“无疆”:即本人,公益骑行西安阎良联盟的创始人和本次骑行活动的策划者,热爱骑行,已骑行过中国大部分省区。

【骑行游记】

过烟霞收费站不远,在马旗寨村附近的环线路边上有一座坟茔,南面立着一块新修的碑,碑铭曰“虢国公张士贵之墓”。张士贵(586至656)是唐代名将,臂力过人,善骑射,隋炀帝末年为农民军首领,后被李渊招降,因屡立战功被封为虢国公。按照碑文记载看,应是虢国公的后人为其立碑。

在礼泉县吃过午饭,开始离开关中环线S107,向西南方向沿G108进入乾县界。

再沿S104进入武功县界。

在武功古镇的牌楼前三位骑友合影留念。

从武功镇分岔路口,沿X227向西南方向骑行。

X227牛家河附近的公路边有一座“小灵山道观”,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沿着旁边的旅游路前行,里面还有一座“小灵山湿地公园”。


到达杨凌区

沿扶杨路X326向西经过“五泉古镇”,镇上有一座隋炀帝泰陵。

过绛帐镇,沿S209进入眉县。

过眉县上国道G310一路向西。从钓渭镇法士特厂区大门开始,一直到陈仓区这段路沿途散布了许多的铁屑,稍不留神车子就会扎胎。

最终还是很顺利地赶天黑前到达了宝鸡市区,并在高新广场附近的和谐路上找到了住处,附近饭馆夜市也不少,吃住都比较方便。


滨河大道旁渭河上的一座悬索桥。

在渭滨区上国道G310,途经“周城公园”门前。周城也称“中华礼乐城”,主要为弘扬周礼文化而建。

沿G310向西到秦川机床厂家属区附近,街心矗立着一座1976年立的主xi雕像,这座屹立了四十多年的雕像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G310国道向西出宝鸡后遇到第一个隧道“太宁隧道”,长1085米,隧道内有灯。过了这条隧道就正式进入山区道路。

从宝鸡到天水,G310国道沿途一共要经过十三条隧道,仅宝鸡到东岔镇这一段国道上就要穿过七条隧道。这些隧道有长有短,长的都有灯光,短的没有,为安全起见,建议通过时还是打开自行车前后灯,快速通过。

蜿蜒的山路,坡度虽然不是太大,但一个接着一个,起起伏伏,时间长了也会将体力消耗殆尽。国道G310这一路吃饭住宿的地方不是太多,大点儿的补给点有:晁峪乡(村)、坪头镇、九龙山路口、牛背村、东岔镇(码头村)、拓石镇、吴砦乡、闫西村、太碌村、红星村、伯阳镇等,但不是每个补给点都有住宿。

出了韩家山隧道口,前方路边有一个景区大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景区牌楼。这里是通往“九龙山”、“大水川”和“灵宝峡”景区的路口,要去上述景区的话就可以从这里拐弯了。

国道G310一路沿着黄泥汤一样的渭河水逆流而上,起初看这河水的颜色还以为是黄河呢。

出马鬃山隧道再前行5公里就进入到甘肃省界。

过甘肃界再骑行六、七公里就到达东岔镇码头村三岔路口处,这里靠近东岔镇,是进入甘肃省遇到的第一处补给点,饭馆旅社都很多,我们在这里吃午饭、休息和补给。从下图这个景观石处就应该离开国道,左拐上县道X444前往麦积山了。

东岔镇街道口的牌坊。东岔镇是进入甘肃省的第一个镇子,也算一个较大的镇子,从天水返回宝鸡时我们将会在这里住宿一晚。

过东岔镇进入县道X444骑行,水泥路面,路虽不宽,但几乎没有过往车辆,一路在大山里伴随东岔河逆流而上,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爬坡热得汗流浃背时可以到河道里洗把脸清凉一下再继续赶路。

坡很长但并不算太陡,需要耐着性子慢慢往前磨。前方天空布满乌云,预示着天气要变。

总算上到了第一个高点——火烧沟附近的山顶,前方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下坡路。

短短的下坡路,还没怎么感觉就到底了,在一个三岔路口处又要开始上坡了。

一路上坡到红霞岭才开始真正的下坡,一直下坡到散岔村连霍高速G30利桥互通收费站,收费站附近红崖河景观区风景如画。


接下来将沿着红崖河逆流而上继续爬坡,沿途跟随高速公路高架桥并行,一直上到“花石山梁”顶才开始下坡。

又是一路长下坡到“两河口”,这里有一个“党川花庙养生欢乐谷”的景区门头,顺着门头对面的路开始上坡,沿“花庙河”逆流而上。

很快就到达了党川镇。

镇上有一条“党川老街”,整条街青石铺路,两边是门面房,吃住齐全,是补给的好地方。我们决定在此住宿一晚,明天到麦积山景区。

镇上的清真寺。


在党川老街上吃晚餐。


过曼殊寺是后川村,满大街都是农家乐,然后就到了“仙人崖”景区路口。麦积山景区包括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等五个子景区,仙人崖是其中一个重要景点,我们决定先去仙人崖景区游玩。

到达景区时,雨已渐停。顺着公路向里骑行不多远就到了售票口,门票40元。因为我们已经提前一天在网上预订了门票,所以只需要存放好自行车,带上身份证即可入园参观。

景区内有观光车可以乘坐,如果不赶时间的话还是建议步行,从入口到景区不到1.5公里路程。

到这个景观石处就开始爬山了。

到景区里不建议先上西崖,因为要登很多级台阶上山,会比较累。建议的旅游路线是:从仙人潭上台阶到仙人湖,然后先到南崖参观千手观音殿,再步行到东崖参观罗汉堂后再向后走就到了梯子洞,参观完梯子洞原路返回到磨针殿。磨针殿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山,南面是玉皇峰,景点有玉皇殿和卧佛洞;北边是献珠峰,景点有无量殿,两座山都不是很高,可以分别去登一下。最后还是返回到磨针殿,从磨针殿再向下走经娘娘殿到达西崖灵应寺。参观完西崖向下走到翠环亭,可以再去附近的宝盖峰转一下,山顶有木莲寺遗址。最后原路下山到翠环亭,再顺长台阶下山结束参观。如下图红箭头所示路线:

先登上仙人湖

再经“甘露水”前往南崖,甘露水是一处泉水,

路旁立有“甘露泉”石碑。

到达千佛崖“贤劫千佛”:在高约7.5米、宽约23.1米的天然崖面上雕凿的一千多个小佛龛群,属北魏时期的雕刻,原来每个佛龛内都有一个神态各异的小佛像,现在大多不在了,与麦积山133窟里的小千佛形式完全一样。

千佛崖下是一座千手观音殿,始建于明代,1991年重建。

殿内正中塑千手观音,左侧为十八臂观音(准提菩萨),右侧为六臂观音(如意轮菩萨),主尊两侧塑有龙女和善财童子。金刚座下两侧塑有韦陀、护法各一尊。



继续前行参观,发现山体上很多岩缝里都被游客支满了小木棍,据说支这些木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支上木棍,可以让山神保佑自己爬山不会腰疼;另一种说法是找靠山的意思,即支上木棍可以给自己找到靠山,会有神灵保佑自己。

舍利崖,崖下有舍利塔数座。

东崖,崖下有明代古建筑群。


罗汉堂,明代建筑,内有塑像二十五尊,堂前面北者为韦陀菩萨,面南者为九曲文昌塑像。

殿内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莲台前供养菩萨两尊,

两侧分别为十八罗汉菩萨。


明代建筑大悲殿。

沿着东崖前的台阶继续绕向山后,后面有一座明代崖阁式洞窟名曰“梯子洞”,从东至西,由石莲洞、三佛洞、罗迦洞组成,窟内塑像有披发仙人、三世佛、朱元璋子嗣及清代书法家王了望等。



岩缝里密密麻麻支撑的小木棍。

从东崖向远处眺望,云山雾绕。

到达磨针殿,这是一座1987年重建的仿清代建筑。

殿内雕塑讲述了一个古代传说:净乐国太子(即真武大帝幼年),入山修道,久未成就,因其返回,路遇一老妇人(观音化身),手持铁棒,在巨石上磋磨,太子问曰:磨铁作何?妇人曰:磨针。太子言下感悟。

从磨针殿先登南面的玉皇峰,山不高,很快就能爬到山顶,首先看到的是“玉皇殿”的山门。

里面玉皇殿是座清代建筑,殿内有塑像七尊,正中为玉皇大帝,金刚台左右为供养童子,台下四大班神。走廊两侧墙壁有壁画,左侧寓意“口恶心善”、右侧寓意“口善心恶”。

门前有清光绪年间石碑一通。

墙壁上还有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初一道教弟子题字。

从玉皇殿向山后再走一小段,就到了卧佛洞,这是一座呈椭圆状的丹霞洞穴,内塑卧佛一尊,身后塑十大弟子,弟子身后正中塑一尊坐佛。原塑于北魏,明代重修。


从玉皇峰原路返回磨针殿,再上北面的献珠峰,峰顶有一座清代建筑“无量殿”,

殿内正中塑无量祖师(真武大帝),两侧立金童玉女,台下左右为八尊班神。

从献珠峰原路返回磨针殿,再向西崖方向下山,途中经过娘娘庙,庙里供奉三宵圣母像,又名三宵殿。

到达西崖,崖下有明清建筑群。

中间是明代建筑“灵应寺”大雄宝殿,

殿内正中塑三世佛,主尊释迦牟尼佛,左侧药师佛,右侧阿弥陀佛。莲台下前方塑四大菩萨,前方金刚座下有韦陀、护法神像。左右墙壁上有明代壁画,内容为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

仙人崖西崖。

远眺云山雾绕,仙人崖景区内的各个山头都如下图的山头般呈圆柱状,山都不是很高,在群山中如春笋般拔地而起。

从翠环亭按路牌上的指示上宝盖峰,山也不高,山顶据说是木莲寺遗址,如今只有一座简陋的砖石磊起的小神龛。

从宝盖峰下来,一路沿着长长的石台阶下山,经这个石牌坊就下山到达停车场,然后顺原路出景区大门。整个景区游览下来用时大约3小时。我们在景区里的农家乐吃午饭,价格不贵,就是量有些少。

离开仙人崖景区,继续沿X444向前骑行,途中经过一处观景台。

经过一阵小起伏的山路后开始一路下坡,快到麦积镇时可以从路上俯瞰到山下整齐的民居建筑。

很快就到达了麦积镇,镇上吃住条件一应俱全,我们顺着大道直奔麦积山石窟景区方向的麦积村骑行,希望能在景区大门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景区停车场前合影留念。

景区售票口,也是步行参观的入口。

麦积镇和麦积村农家乐都很多,吃住都不是很贵,也许是疫情的影响,游客也不多,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住处,大家早早就休息下来,准备明天游览麦积山石窟。

甘肃当地的美酒也是要品尝一下的。



早晨七点出发,从售票口旁边的景区公路直接骑行进入。

没多远就到了植物园门口,从这里沿着水泥小路一路上坡,坡度可不是一般的陡。

途中有植物园内各种雕塑。

一路爬坡,里面有很多岔路,不走错路的话,从植物园门口大约骑行3公里就能到达闫山瀑布景点。瀑布高数十米,水流虽然不大,也算是一处景观,山顶还建有宝塔。



从瀑布处原路下坡,中途有标志可以到达石窟的小路,抬车上台阶,并不陡,平缓前行,来到“麦积山森林公园”牌坊处。

过了牌坊前方开始下坡,

很快就到达观景台,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麦积山石窟的全貌。麦积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远看如麦垛而得名。海拔1742米,山高142米,为典型丹霞方山地貌。


再继续下山就可以到达石窟入口处的瑞应寺了,但这里不让存放自行车,只能继续向山下骑一二百米,存放在工作人员办公区附近。因为景区早上9点才开放,时间还早,大家先去停车场附近的小吃店吃早饭。下面这块景观石右侧就是通向停车场的路,左侧就是通向石窟的路,附近有一处专门卖小吃的场所。

这里吃饭并不贵,一碗面10元就能吃饱。特色小吃有呱呱、嘫嘫、捞捞等,类似西安的粉皮、面皮和漏鱼之类的小吃,每种都是10元一碗,也可以要一碗三合一都尝尝,调上酱油醋、放点山野菜,再加点油泼辣子,看着还真挺香。

存放好自行车,吃饱喝足后,带上一瓶水和身份证就可以进入石窟景区参观了。景区入口需先经过山下的“瑞应寺”。瑞应寺是和石窟同步发展的,初建于后秦,寺名多有变更,宋代因麦积山顶产灵芝进贡朝廷,被赐名“瑞应寺”沿用至今。现建筑为明代后期重建,清代进行过部分重修。

瑞应寺天王殿。

大雄宝殿,明晚期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柱础为北宋时期的寺院遗物。

麦积山石窟原本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因唐代发生的一次地震致使中间部分塌毁,而变为现在的东、西崖两部分。参观路线见下图,沿绿色路线从东崖上栈道,游览一圈最后经西崖栈道下来。

上栈道前的台阶。

麦积山石窟的悬空栈道,高达几十米,游客需要完全行走在这些栈道上才能观看石窟里的佛像,对于有恐高症的人真是一种挑战。不过景区还有一种可以不上栈道,只在山下参观的门票,只需25元。

麦积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后秦(384-417),大兴于北魏,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不断开凿扩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现存窟龛194个,造像7800余尊,以及大量壁画。194个窟龛被景区分为三类,一类是封栅网保护的,只能透过铁纱网隐约看到;另一类是特窟,是最珍贵的,一般不对外开放,参观需要另外交钱;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可以看到的。

013窟东崖大佛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雕刻于隋代,正中主尊阿弥陀佛高15.7米,左、右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像均高13米。

009窟中七佛阁建于北周(557-581)年,宋、明、清重修。共有七座窟龛,龛内主尊七佛,分别为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现存造像共19尊。


003窟千佛廊建于北周时期,宋、明重修。因上下六排千佛而得名。现存佛像297尊,均为石胎泥塑,全部结跏趺坐。

004窟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据说在此散花,佛将带来好运和祝福。是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殿堂式大窟。建于北周,唐、宋、明重修。为大都督李允信所造之“七佛龛”,共有主尊七佛,每龛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现存圆雕和石胎泥塑共85尊。

上七佛阁有一通道“小有洞天”通向005窟。

005窟牛儿堂,始凿于隋代(581-618),初唐完成,以中龛外的踏牛天王气势不凡而得名“牛儿堂”。现有隋、唐泥塑15身,三龛主尊为三世佛。

修复壁画的工作人员。


098窟西崖大佛,开凿于北魏时期,北宋重塑,为一佛二菩萨造像。


古人为搭建栈道而凿出的石洞。



岩壁里遗留的木头。

整个石窟参观用时约2小时。参观完出景区一路下坡到麦积镇,沿X444向天水方向骑行。

到街亭需翻越一座小山坡然后再一路下坡到东柯河畔,沿东柯大道到达街亭镇。东柯大道途中有一处“杜甫草堂”景点。

据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逃出长安,来到秦州东柯谷,在侄儿住所旁结草为庐,生活三个多月,同年冬季因饥饿所迫而迁出。东柯杜甫草堂始建于北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供后人瞻仰,后来多次被毁又重建。

草堂内树木林立,

树丛中建有草房两间。



参观完杜甫草堂,继续沿大道前行,公路中间立有“街亭”的景观石。

街亭收费站。

街亭古镇上一处古色古香的“文昌阁”,一看就是挺古老的建筑,据说为清代所建。

古镇上的老建筑。

古镇东山上建有一座“崇福寺”,据说为麦积山下院,古称"灵隐寺",建寺时间久远,近年不断重修,现有前部纪信将军祠、中部崇福寺、上部杏林观。

凳石阶而上,先到达“望街亭”

俯瞰街亭古镇

诗圣堂

药王祠

药王祠内的壁画



再到“杏林观”

三面观音

后面是“纪信将军祠(城隍庙)”



寺内石碑


参观完街亭古镇,在镇上吃过午饭,顺原路返回X444继续向天水市区骑行。从麦积镇到天水市羲皇大道的这段县道X444修建得非常宽阔,加上一路缓下坡很快就到达了羲皇大道上。

沿着羲皇大道一路向西小缓坡起伏前行,途经天水机场。

天水市体育中心

天河广场附近的街心雕塑。从这里走岷山路进入市区。

过罗玉河大桥后进入建设路,途经建设路上的“万寿宫”。万寿宫创建于清康熙初年,为旧时地方官员朝贺庆祝的地方,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附近的天主堂。

继续前行到民主路,路旁有一座“天水纪信祠”,是天水市区内的一座城隍庙。据记载其始建于元代,初为成纪县衙,明初改建城隍庙,历代重修,形成三门四进二十一座殿的规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免费。

城隍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古时城市的守护神,一般由当地历史上忠正刚烈的功臣名将担任。

纪信(?-前204年)陇西成纪(天水)人,为刘邦大将,为救刘邦而被活活烧死,刘邦建汉后追封纪信为汉王,封督城隍,号令各地立庙祭祀。

城隍庙内五百年树龄的国槐。

各种牌匾


城隍庙,内有城隍塑像一尊。

民主西路上的天水胡氏古民居,明代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市中心广场

解放路路口的“西关”牌楼

大众中路上的清真寺

流经天水市区的藉河

在大众中路旁的一个小巷子里找到宾馆住宿下来。晚上,骑友们来到藉河边大众南路夜市上品尝天水市的美味小吃。

美丽的天水市藉河夜景。


举办大典的广场。


伏羲城里有一座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伏羲庙明代建筑群,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重修,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费景点。

参观完伏羲城,沿双桥路过藉河大桥到羲皇大道上,沿大道向东骑行。经过石马坪村,村子所在的文山山麓上有一座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大将军李广的墓园,墓园所在的文山并不高,但道路狭窄坡度陡峭,需爬坡四、五百米方能到达。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人,生于天水,据说这里只是为了纪念李广而修建的一座衣冠冢,参观门票20元。

沿羲皇大道继续东行,路过“南郭寺”路口。南郭寺是座古寺,位于惠音山之巅,进牌楼需骑行爬坡约1.7公里方能到达售票处,门票20元。(如果不想进寺参观的话就不建议去爬坡了)

爬坡途中经过“天水成纪博物馆”,是座私营博物馆,因疫情影响尚未开放。

南郭寺附近还有座“邓宝珊将军纪念馆”,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人,民国时期任国民党陆军上将,建国后回甘肃先后担任过甘肃省政府主席、省长等职。

南郭寺建寺时间久远,唐代就已具有相当规模,为陇右第一名刹,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

从南郭寺门前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天水市区。

从惠音山上下来,继续沿羲皇大道东行,一路缓下就出了天水市区。过东柯河桥上国道G310连天线开始一路上坡,大约爬坡8公里后,在宋家岭宝兰铁路线上到达最高点,然后开始一路起伏缓下坡沿着渭河顺流而下。虽然是沿河水顺流前行,但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起起伏伏,不停地爬坡下坡,加上国道上车水马龙、轰鸣而过的一辆辆大货车,实在是让人无暇欣赏沿途风光。

途经青龙村的“天柱山”景区门口。

再向前拐过弯就是“兴国寺”,建于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2)的陇上名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继续前行,公路旁小山上有座宝塔。

山上还有一些寺庙。

从天水市到东岔镇这段国道G310上,还要经过六条隧道,每一次穿过隧道都感觉是一次经历生死的考验。

除了隧道,路上还有一种叫做“棚洞”的建筑,主要是为了防止路边山体滑坡和落石而修建的,骑车穿过其中感觉也非常恐怖。

因为隧道和棚洞里光线昏暗,道路狭窄,大货车开的飞快,遇到紧急情况很难来得及躲避,身临其境骑车通过难免不捏把冷汗。

沿着这一路国道骑行,真的能够理解为什么古时会称甘肃为“陇”。“陇”通“垄”,即隆起的小山脉。甘陕交界的这一带全都是这种像高塬一样的小山头,虽然不高却连绵不绝,山体全都是石头的,被称作“小陇山”。山上大多长不成大树,只能长草。

途中一些大的村镇都有饭馆住宿,可以解决午餐问题,我们在元龙镇码头村附近吃午饭。下午五点钟到达东岔镇,虽然时间还早,但大家决定今天就落脚于此,明天再继续赶路。

东岔河的夜景。





进入陕西界。

在宝鸡市区吃过饭后继续骑行,碰到两位车子后面带着艾蒿的骑友,感觉有一些端午节的气氛。

从宝鸡市区开始上滨河路,到虢镇顺渭河大桥到渭河北河堤路上,一路向东骑行,途经雄伟的陆港大桥。

渭河北河堤路上蔡家坡镇的水韵江南百里画廊景区。

眉县界。

扶风十里花海景区。

进入杨凌界。从绛帐过罗家大桥再到渭河南河堤上。

渭河南河堤上的西安市界。

在周至县附近沿G108国道到达周至县城,今天将在此休息一晚。

晚上与前来迎接我们回家的阎良骑友“瑞雪兆丰年”一起畅饮欢聚,感谢薛哥不远百里前来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