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骑行秦岭库峪,登太兴山探寻铁庙

标签:
骑行无疆阎良库峪太兴山 |



红阳桥前方有进山的公路门头。

一路依山傍水,逆库峪河河流而上。


进山路的坡道总体来说并不算陡,没有太大的坡度,缓缓而上并不算累。

从库峪口村的红阳桥到库峪乡(十里庙村)大约五公里盘山路,其中经过的地点有三里庙、五里庙、七里庙,最终到达十里庙(太兴山登山口)。在三里庙附近的河道对岸有一座“戊己宫”,似乎是座土地庙,庙门紧锁,大门两侧有楹联“莫论神灵虚妄万一真有也不吃亏;深信因果不空千秋青史足以证实”。

五里庙路旁也有一座寺庙“圣德宫”,门上也有楹联曰“紫气早呈云锦至、祥光瑞自月底天”横批“威震九州”。

十里庙有座“下玄唵”,大门两侧楹联曰“政通人和则民安,大美太兴中修身”。

里面大殿上匾额“道法自然”,两侧楹联“玄天真觉称武帝,察微知运号佑圣”。

从十里庙再向峪里走,有一座钢制公路门头,过门头一路上坡,秋季山里叶黄草绿风景怡人,只是前面并没有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所以打算住宿十里庙,明天一早启程登山。

晚上,骑友们品尝了农家特色菜肴:虹鳟鱼、土鸡蛋、魔芋丝等。

大家举杯畅饮,开怀叙聊,缓解一路骑行的疲乏,为明天的登山活动打气鼓劲。

假期第二天一大早,骑友们在农家乐吃过早饭开始登山。从十里庙登山口到山顶大约总共7.5公里的路程,而从登山口到山上的停车场之间是一段长约3公里的水泥路,这段水泥路可以通行小汽车,自行车也可以骑,只是坡度实在太陡,路况也不好。

刚过登山口的庙沟桥,左手边就有一座金色观音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观音像后方是“上玄庵”。

进山的水泥路,路窄坡陡,路况不佳。

沿途有很多座寺庙,“磨针观”是一座较有名的庙宇,据说“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传说就出于此,庙里至今还保存有一根清代康熙年间铸造的铁针一枚。

山路旁的金色雕像。

途经太兴宫。

三心堂。

观音洞金殿。

金殿里供奉的无量师祖和观音菩萨等。

观音洞。

观音古洞里供奉的菩萨像。

由于担心返回时坡度太陡骑行不好下山,我们决定把自行车存放在观音洞附近的农家门前,从这里开始正式徒步前进。这里到停车场不到1公里距离。

途经“大唐宝丰寺”。

聚仙宫。

前方到达停车场。


刚过登山口的庙沟桥,左手边就有一座金色观音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观音像后方是“上玄庵”。

进山的水泥路,路窄坡陡,路况不佳。

沿途有很多座寺庙,“磨针观”是一座较有名的庙宇,据说“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传说就出于此,庙里至今还保存有一根清代康熙年间铸造的铁针一枚。

山路旁的金色雕像。

途经太兴宫。

三心堂。

观音洞金殿。

金殿里供奉的无量师祖和观音菩萨等。

观音洞。

观音古洞里供奉的菩萨像。

由于担心返回时坡度太陡骑行不好下山,我们决定把自行车存放在观音洞附近的农家门前,从这里开始正式徒步前进。这里到停车场不到1公里距离。

途经“大唐宝丰寺”。

聚仙宫。

前方到达停车场。

停车场附近有一座“斗姥宫”,庙门上有楹联“勤修心性多参禅有志道人,长穿绫罗少读书无才庸民”。

从停车场附近的一座金色弥勒佛像处开始登山。

金色弥勒佛像。

停车场原先有一些建筑现在都被拆除了,成为了一片废墟。据说这里以前是收景区门票的地方,门票25元。

上台阶后有一个指示牌,按照“铁庙”的指示方向继续登山。

刚上山时,登山的路都是被修建过的鹅卵石路或台阶路,比较好走。越向山上走路况就越差,坡度也越陡了。

到达一个仿古牌楼处,

这里有几间寺庙和几个指示牌,指示牌分别指示着瀑布景区和铁庙景区两个方向。

这里的寺庙有三教堂,

和白衣洞等,但都锁着门,门上贴着“道法自然、缘到门开”的纸条,似乎不愿意被人打扰。

瀑布景区在庙宇的左侧,距白衣洞寺庙仅5分钟路程,可以先去看看。瀑布挺高,但水流并不大。

参观完瀑布继续向“铁庙”方向上山,途中遇到一位下山采购东西的隐者。

继续向上攀登就到达了南天门。

南天门是一个垭口,很多体力较弱者走到南天门便返回下山了。过南天门有一小段下坡到下面的寺庙后再继续拔高。

南天门外的刻字“焦岱寨门”。

南天门的正上方有一座“无量祖师殿”和“无极楼”,可以从边上的楼梯上去。

无量祖师殿旁的山石上刻着“终南第一关”的字样。

从这里俯瞰四周群山,好不壮观。

南天门。

从无量祖师殿向后走,后面还有玉皇楼、王母宫等几座庙宇。


南天门处俯瞰群峰。

南天门。

从南天门下来就是“太兴山老母殿”,外面的房屋是一处商店,这是上山途中最后一个商店,可以在此补充水和食物,过了这里就再没有可补给的地方了。

商店里面的“太兴山老母殿”。

太兴山老母殿上方不远处还有一座“灵官殿”。

上山的小路旁溪水潺潺。

乱石台阶路。

“兴隆宫”。

在兴隆宫附近碰到一队户外登山爱好者。

再向上有座“雷神洞”。

雷神洞再向上有一座石头围墙围起来的房子,应该也是一处居士隐居之所,只是没见到庙的名字。

再向上到“八仙楼”。

八仙楼旁就是有名的“天梯”,全部石砌台阶,底部较为宽阔平缓,越向上台阶面越窄坡度也越陡峭,人几乎都要手脚并用去攀爬,天梯垂直高度约150米,据说有564级台阶。

天梯顶部是“三教堂”。

三教堂旁边是“无极楼”。

无极楼也称“五龙宫”,墙上刻字的落款时间是“光绪六年”。

五龙宫无量祖师殿。

再向上不多远就是“三圣殿”,


安养宫。

药王古洞。

骑友们在药王古洞前与一位当地人在聊天。

从药王古洞观景台处俯瞰远处山峰。

越向上路越难走,几乎都是不规则的乱石路,一路拔高。

到达望日石,一个浑然天成的大石头,站在上面四处风光尽收眼底,近处青松翠柏,远处云雾缭绕,风景怡人。



从望日石俯瞰四周山峰。

望日石附近是一座“观音老母殿”。

大殿内香火旺盛,有守寺人居住。

从这里可以眺望到大殿后面的太兴山最高点“铁庙”,山顶有红旗飘扬的地方。

骑友们在寺院空地中间的石桌上将随身携带的水和食物拿出来作为午餐补充能量。

午餐后继续向上攀登,途经一座石庙。

石庙旁就是第二段小天梯,其实这段台阶路并不长,路旁岩石上刻着“终南第一峰”的字样,这里是所有游客到此必要拍照的一个标志性地方。

台阶路上面有一段较险处,旁边装有铁链可供攀登。

由于台阶陡峭,很多时候都需要手脚并用攀爬。

台阶上有一处楔入石阶下面的铸钢楔子,上面还铸造着文字,看来年代比较久远了。

山上的石头小庙。

庙里供奉的神像。

到达太兴山岱顶,面前是一座石头建筑的牌楼。

骑友们在岱顶合影,身后云雾缭绕,群山俱在脚下。

岱顶上有一座“无量殿”,有位女道士在此修行。

这里的庙顶铺有明清时期铸造的铁瓦。

地上还发现有两根铸钢柱子,上面也铸造了很多文字。

岱顶的寺院。

沿无量殿左侧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可以绕过大殿通向铁庙方向。

无量殿后方遥望云雾缭绕中的铁庙。从岱顶到铁庙一共有五座峰台,每座峰台上各建有一座小庙,岱顶无量殿到铁庙中间的三座小庙都是石头搭建的庙墙,庙顶铺着铁瓦,也称铁瓦庙。唯独最后一座峰台上的寺庙庙墙庙顶都是纯铁铸成浑然一体,故称“铁庙”。

第二座铁瓦庙。

庙里供奉的神像。

第三座铁瓦庙。

庙里供奉的神像。

从第三座铁瓦庙里遥望前方的铁庙,

这中间大约只有百十米距离,但却是险中最险的路段,百分之八、九十的游客到此都不敢再继续向前。登上铁庙需经过很多险阻,首先是翻过一块巨石,四周无任何防护,巨石两侧是山谷,只能抓着石缝爬在石头上踟躇前行。接下来要绕过一个九十度夹角的崖壁,脚下没有平坦的地方,只能踩在石头缝里手扣着岩壁前行,虽然这里有铁链但也不能完全依赖。然后要顺着另一条铁链下一个很高的绝壁,脚下同样没有台阶,只能踩在岩缝中,这需要一定的臂力和巧劲才能完成。前面还有一个一米多长,不足半米宽的铁板桥架在两块巨石之中,下面深不见底,头顶又有巨石挡道,只能趴在上面小心翼翼通过。然后还要从两块相距一米左右的巨石中间越过,翻上对面的巨石,恐高的人是绝对无法面对的。最后还有一段一米多长的石板,架在深渊之上,要爬过这块石板才能到达较平坦的地方直达铁庙。

以上这些过程都是在海拔两千三百多米高的山脊上进行的,根本没有平路,全是险峻陡峭的岩石,两侧是深不可测的深渊,山顶本来风就大,云雾围绕在四周,基本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全凭登山者自身体力和巧劲才能通过,最关键是需要超强的心理素质。不禁让人想起北宋王安石的一段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以这段路并不建议大多数人尝试。

铁庙为生铁铸造,长约80公分,宽约60公分,四壁高约60公分,顶高约20公分,四壁与顶分开浇铸而成,外壁铸有精美浮雕,表面略有锈蚀。铁庙稳稳地坐落在第五座峰台上几块岩石搭建的高台之上,历经百年纹丝不动。所有见过铁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疑问:在如此险峻的山峰之巅,单人过去尚且不易,而重达数百斤的铁庙又是如何被安放上去的呢?不由得要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完)
骑行时间:2018年09月16日
骑行路线:阎良区—迎宾路—新关路—秦王一桥—临潼—G108—纺渭路—鹿塬街—纺科路—纺织城正街—纺五路—纺织城西街—纺南路—半引路—X102—桥头村—黎明村—岔道口村—Y293—高山庙村—大寨村—Y232—库峪口村—三里庙—五里庙—七里庙—十里庙—太兴山—原路返回
骑行距离:全程200公里
骑行路况:柏油路+水泥路,有爬坡路段
骑行难度:☆☆☆☆☆☆☆☆☆☆
登山难度:★☆☆☆☆☆☆☆☆☆
更多原创骑行文章,请关注“阎良骑行爱好者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