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终南山秦楚古道之骑行穿越

标签:
骑行无疆阎良终南山翠华山 |
穿越时间表


海拔地图
三座山的海拔高度图

第一天,阎良-沣峪口-鸡窝子,骑行约120公里。

今天的路程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描述的,一路平路90公里到达滦镇。

经过沣峪口转盘方鼎雕塑。

到达秦岭分水岭自行车爬坡赛起点标志。在附近吃过午饭开始上山。

一路爬升,在距秦岭顶约4公里处的鸡窝子农家乐入住,结束第一天的行程。


经过沣峪口转盘方鼎雕塑。

到达秦岭分水岭自行车爬坡赛起点标志。在附近吃过午饭开始上山。

一路爬升,在距秦岭顶约4公里处的鸡窝子农家乐入住,结束第一天的行程。
注:从丰裕口到分水岭一路上都不乏农家乐,可以住宿、吃饭、补给。
第二天,鸡窝子-分水岭-黄花岭-秦丰村,骑行约65公里。

过三里峡隧道后不久,前方三岔路口处左手边就是“牛背梁”景区的大门了。

继续前行3.2公里,到达G65包茂高速前有一处三岔路口,按箭头指示,“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应向左拐,继续直行就到达柞水营盘镇了。

路口旁边有三座石头标志,指出了“秦楚古道”的前进方向。

左边路口有“秦丰村”的大石头标志。

还有一座写着“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的门楼,从这里进入是不用收门票的。

进大门沿水泥路一路上坡,前行约5.6公里到达“古道人家”农家乐,我们已经提前打电话预定好了房间,所以顺利入住。据说节假日这里游客较多,如不提前预定可能没有房间。其实这里并不是唯一的住宿点,再向前骑行约1公里处的翠微宫附近也有几家可供住宿的农家乐,而翠微宫宾馆收费比较高。
1、一定要提前跟农家乐老板打好招呼准备第二天的早饭,早晨必须吃饱喝足再出发,因为进山后就再也没有吃饭和补给的地方了,所以可以为路上带一点吃的,水是必须准备足的,要够一天喝的水。
2、第二天早晨出发的时间不必太早,因为景区8:30才开门,去早了也进不去。从古道人家到景区大门售票口大约5公里上坡路(比较陡),7:30出发就足够时间了。

缓坡骑行1公里后到达翠微宫附近的景区大门,这里是游客接待中心,这道门也是不用收取门票的。

进门后坡度开始变陡,海拔直线上升。

所以,骑行这条穿越路线一定不能带太多东西,给自己增加负担。

途中经过一座水库。

过水库后坡度能稍微缓一些了。

约5公里后到达“终南山秦楚古道”售票处,也称“花门楼”,是一块两溪交汇的开阔地,秦楚古道由此上终南山,古代是秦楚古道的一处重要驿站,号称“秦楚咽喉”,是南来北往官员的休息所,兵马的补给站,客商的集散地。

景区门票成人票淡季65元,旺季85元,老年证和旅游年票可以免票。

门票背后有景区路线图和救援电话,需要时也许有用。

购票进入后,从大门直到一个叫做“耍钱场”的地方,全程约8公里(景区说明上写的是9公里)盘山公路,坡度很陡,有专程的景交车运送游客,景交车只售往返票,票价30元,旺季8:30-17:30,淡季9:00-17:00运行,注意不要错过搭车时间。从“耍钱场”再向上就变成台阶路和乱石头路了,只能全程徒步登山。我们这次进山,正遇到这段盘山公路修路期间,整条路都被翻成了砂石土路了,非常难骑,加上坡度很陡,车轮不停的打滑,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下来推行。

上山没多远,前方路边就有一个写着“千年古道遗址”的木牌子,大家在此合影留念。秦楚古道建于公元562 年,即北周武帝时,是在原有终南小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扩建后的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拿现在的话说,秦楚古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高速公路。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的丝绸从这条古道进入长安后才能西去。隋唐时期, 盐、茶、丝绸、粮油、瓷器, 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有学者认为,秦楚古道,也是丝茶古道。

再向上,有一处“雷劈石”的景点介绍:两面三刀块巨石相距数米,但相对的一面相互裂开的痕迹清晰可辨。相传此石中一蟒蛇成精,变成一妖女专门勾引过往美男,激怒雷公将蛇精劈死,从此巨石一分为二。

从秦丰村古道人家到耍钱场约14公里盘山公路的骑行轨迹。

终于到达了“耍钱场”,这里是一大片平地,中间有个圆形的草坪区域。

耍钱场状如盆地,四周森林茂密,中间绿草如毯,乃天设地造的园林风景。此处属古驿站,是来往行人休闲娱乐之地。相传五代十六国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赵匡胤、赵匡义进入潼关避难,华山陈抟老祖见了就说“都说皇帝少,皇帝用担儿挑”。就是这个当年逃难到陕西的赵匡胤,二十岁的时候,从汴梁到关中,寻找出人头地的平台和机遇。赵匡胤顺秦楚古道来到此地,看见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便住下来。好赌的他还开起赌场,他赢了就要,输了不给,别人向他要就打,所以当时有一首民谣唱到“古道有个赵匡胤,赌钱场上称光棍,输钱他不给,赢钱要金银,要是掏得慢,扬拳就打人”。赵匡胤当了皇帝,民间留下一句歇后语道“输打赢要——赵匡胤”。这就是耍钱场的来历。

从耍钱场北边一处水泥路进入开始登山。

前行不多远,路旁就有“古道遗址”的介绍牌,牌子上写着“这条古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风雨,古道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唯有跨越终南山的这一段清晰可见”。

从这里开始,水泥路变为大石头铺成的乱石路,路旁有秦楚古道的介绍:秦楚古道属历史上贯通西柞的“义谷道”中的一段,南起花门楼,北至天都池,全长18公里,据《柞水县志》载,该道于南北朝保定二年(562)扩宽至25公尺,可通古代兵车,是历史上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由此得名秦楚古道。

地上的铺路石。

石头小路通向山上,一路攀升,两侧是茂密的树林。

从山上可以俯瞰到山下的观景亭和远处的耍钱场。

休息亭。

石花。

秦楚古道导游图。

松峰路口,左手到松峰,右边到终南山顶,我们要走右侧的山路。

天百醒酒石。

又一个岔路口,右侧是通向杜鹃群林的小路,我们要走左侧石头路。

古长柞界碑,是古代区分长安和柞水的地域分界。

观景台路口,左侧去观景台,右侧到终南山顶。

路口有终南山景点介绍:第四纪冰川遗址、南草北木、高山草甸,

终南主峰、杜鹃群林、黄河长江分水岭的介绍。

观景台。

通向终南山顶的路过了观景台就到达草甸区域了,路旁没有了树林,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灌木草丛。

远处山顶的信号塔就是终南山顶,看着那么清晰,可是每上一步都很累,要喘半天气。

骑友石头姥爷。

在“终南山”这块大石头的右侧山坡上,还有一块刻着“第四纪冰川遗址”的巨石,据专家考证,此属第四纪冰川遗迹,距今已有200多万年了,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也是沧海变高原的历史见证。

冰川遗迹大石头。

信号塔。

终南山高山草甸。

从“终南山”大石头左侧一个树丛钻过去,

前方有一处自然观景台,围着栏杆。

观景台旁边有两块大石头,一块上面刻着“黄河长江分水岭”,

另一块刻着“中国南北分界线”。这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北面属于黄河流域,是北方;南面属于长江流域,是南方。

从上面这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出山脊南北两侧的不同,山脊的左侧(北面)是茂密的树林,而山脊右侧则是低矮的草丛。

正像这块大石头上写的一样:“南草北木”,秦楚古道跨越终南山,刻画在秦岭南北脊梁的特殊位置上,四季如画、气象万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锻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风景边际。

上面这张照片同样非常明显得体现出了南草北木的现象,中间的那条羊肠小道就是著名的秦楚古道的一部分,古道左侧和右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树丛茂盛而另一边草丛平坦。

从终南山顶的小山包上下来返回山脊,再向左,沿与终南山顶相对方向的另一条路线前行,顺着路边路牌的反向方向前进。

前方进入密林,路旁有“未开发区域,严禁游客进入”的警示牌。

首先是一段草丛路,一路缓下。

路上不时有倒落的树木挡住去路,不得不扛车通过。

西面小山上有块大石头,上面靠着块介绍“终南之巅”的景点介绍牌。过了这座小山,就开始全程下坡,再没有了上坡路。

下山的草丛路又逐渐变为了石头路。

这是真正的乱石头路,根本没有一点平坦的地方,一路陡下坡,稍不留神就容易崴脚。

路旁刚生长出来的小竹芽。

树林中长满苔藓的石头。

白火石附近的林场责任牌。

树林里生长的藤木。

路旁还有废弃的垃圾箱。

快下到甘湫池时,终于走完了约7公里的乱石头路,路面变为了平整的石阶路,好走了很多。

甘湫池有一座被遗弃的村落,分布着很多破旧无人居住的房屋。



原来湖泊所在地,现在已经干涸了。

甘湫池滑落体:早期山崩时形成的堰塞湖,堆积的一些小规模山崩,滑落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具有变幻莫测的美感。

甘湫峰:海拔2145米,是山崩物质来源地之一。山体近南北向就地崩塌滑坡,形成巨大的崩塌滑坡堆积体。

甘湫池有一段平坦的石铺路,可以骑行。

紧接着便开始变为全部台阶下坡路了,路上还有个别岔路口,一定要注意观看地图指示,不要下错了方向。

长长的台阶路,一路向下。

沿途有很多翠华山景观。七子之歌:崩塌巨石出现破裂纹理,将巨石分成七个次级块体而没有分开,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岩体。

穿洞而过的石阶路。

铜像铁壁:象形石。石壁上附着有流水侵染的褐黑色有机质条带,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古老岩体饱经沧桑似铜墙铁壁之感。


穿过狭窄路段。

斧劈石:如同斧劈刀砍,是在崩塌时沿剪切节理裂开而成,像古代英豪试剑的遗迹一般。

路上的宣传牌,上面写着“此处海拔1400M”。

终于到达翠华山景区公路上。

公路旁有一处小瀑布景观。

石头姥爷、纯爷们和本人一行三人,


注:翻越黄花岭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吃饭补给的地方,所以出发前最好在广货街吃饭并带足水。
一路沿S102省道前行。

途中小河沟里的水可以用来洗脸降温。

整整16公里路程到达黄花岭顶。

黄花岭顶上有一座“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角形雕塑,和一座供游客休息的亭子。

接着开始一路下坡,途中经过黄花岭隧道,

途中小河沟里的水可以用来洗脸降温。

整整16公里路程到达黄花岭顶。

黄花岭顶上有一座“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角形雕塑,和一座供游客休息的亭子。

接着开始一路下坡,途中经过黄花岭隧道,


过三里峡隧道后不久,前方三岔路口处左手边就是“牛背梁”景区的大门了。

继续前行3.2公里,到达G65包茂高速前有一处三岔路口,按箭头指示,“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应向左拐,继续直行就到达柞水营盘镇了。

路口旁边有三座石头标志,指出了“秦楚古道”的前进方向。

左边路口有“秦丰村”的大石头标志。

还有一座写着“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的门楼,从这里进入是不用收门票的。

进大门沿水泥路一路上坡,前行约5.6公里到达“古道人家”农家乐,我们已经提前打电话预定好了房间,所以顺利入住。据说节假日这里游客较多,如不提前预定可能没有房间。其实这里并不是唯一的住宿点,再向前骑行约1公里处的翠微宫附近也有几家可供住宿的农家乐,而翠微宫宾馆收费比较高。
这家农家乐的饭菜以农家菜为主,特色菜有土鸡、鳟鱼等,不过价格较贵,人多时可以考虑品尝。
我们点的特色菜包括油炸当地河里的“小河鱼”(特别适合下酒),凉调当地树藤上长的野菜“藤叶菜”、土鸡蛋炒青椒、香椿扣肉及锅盔饼等。
注意:

缓坡骑行1公里后到达翠微宫附近的景区大门,这里是游客接待中心,这道门也是不用收取门票的。

进门后坡度开始变陡,海拔直线上升。

所以,骑行这条穿越路线一定不能带太多东西,给自己增加负担。

途中经过一座水库。

过水库后坡度能稍微缓一些了。

约5公里后到达“终南山秦楚古道”售票处,也称“花门楼”,是一块两溪交汇的开阔地,秦楚古道由此上终南山,古代是秦楚古道的一处重要驿站,号称“秦楚咽喉”,是南来北往官员的休息所,兵马的补给站,客商的集散地。

景区门票成人票淡季65元,旺季85元,老年证和旅游年票可以免票。

门票背后有景区路线图和救援电话,需要时也许有用。

购票进入后,从大门直到一个叫做“耍钱场”的地方,全程约8公里(景区说明上写的是9公里)盘山公路,坡度很陡,有专程的景交车运送游客,景交车只售往返票,票价30元,旺季8:30-17:30,淡季9:00-17:00运行,注意不要错过搭车时间。从“耍钱场”再向上就变成台阶路和乱石头路了,只能全程徒步登山。我们这次进山,正遇到这段盘山公路修路期间,整条路都被翻成了砂石土路了,非常难骑,加上坡度很陡,车轮不停的打滑,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下来推行。

上山没多远,前方路边就有一个写着“千年古道遗址”的木牌子,大家在此合影留念。秦楚古道建于公元562 年,即北周武帝时,是在原有终南小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扩建后的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拿现在的话说,秦楚古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高速公路。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的丝绸从这条古道进入长安后才能西去。隋唐时期, 盐、茶、丝绸、粮油、瓷器, 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有学者认为,秦楚古道,也是丝茶古道。

再向上,有一处“雷劈石”的景点介绍:两面三刀块巨石相距数米,但相对的一面相互裂开的痕迹清晰可辨。相传此石中一蟒蛇成精,变成一妖女专门勾引过往美男,激怒雷公将蛇精劈死,从此巨石一分为二。


从秦丰村古道人家到耍钱场约14公里盘山公路的骑行轨迹。

终于到达了“耍钱场”,这里是一大片平地,中间有个圆形的草坪区域。

耍钱场状如盆地,四周森林茂密,中间绿草如毯,乃天设地造的园林风景。此处属古驿站,是来往行人休闲娱乐之地。相传五代十六国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赵匡胤、赵匡义进入潼关避难,华山陈抟老祖见了就说“都说皇帝少,皇帝用担儿挑”。就是这个当年逃难到陕西的赵匡胤,二十岁的时候,从汴梁到关中,寻找出人头地的平台和机遇。赵匡胤顺秦楚古道来到此地,看见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便住下来。好赌的他还开起赌场,他赢了就要,输了不给,别人向他要就打,所以当时有一首民谣唱到“古道有个赵匡胤,赌钱场上称光棍,输钱他不给,赢钱要金银,要是掏得慢,扬拳就打人”。赵匡胤当了皇帝,民间留下一句歇后语道“输打赢要——赵匡胤”。这就是耍钱场的来历。

从耍钱场北边一处水泥路进入开始登山。

前行不多远,路旁就有“古道遗址”的介绍牌,牌子上写着“这条古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风雨,古道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唯有跨越终南山的这一段清晰可见”。

从这里开始,水泥路变为大石头铺成的乱石路,路旁有秦楚古道的介绍:秦楚古道属历史上贯通西柞的“义谷道”中的一段,南起花门楼,北至天都池,全长18公里,据《柞水县志》载,该道于南北朝保定二年(562)扩宽至25公尺,可通古代兵车,是历史上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由此得名秦楚古道。

地上的铺路石。

石头小路通向山上,一路攀升,两侧是茂密的树林。

从山上可以俯瞰到山下的观景亭和远处的耍钱场。

休息亭。

石花。

秦楚古道导游图。

松峰路口,左手到松峰,右边到终南山顶,我们要走右侧的山路。

天百醒酒石。

又一个岔路口,右侧是通向杜鹃群林的小路,我们要走左侧石头路。

古长柞界碑,是古代区分长安和柞水的地域分界。

观景台路口,左侧去观景台,右侧到终南山顶。

路口有终南山景点介绍:第四纪冰川遗址、南草北木、高山草甸,

终南主峰、杜鹃群林、黄河长江分水岭的介绍。

观景台。

通向终南山顶的路过了观景台就到达草甸区域了,路旁没有了树林,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灌木草丛。

远处山顶的信号塔就是终南山顶,看着那么清晰,可是每上一步都很累,要喘半天气。

而推车上坡就更累了,推几步就得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再继续上。

俯瞰下方的山峰。

登上山脊后有左右两条路可走,右边的路通向终南山顶,左侧的路是通向翠华山的穿越路线。

我们先顺右侧路线登山。

终于到达终南山顶,海拔2604米。

大家在巨石上合影留念。

这是本人举车照片。

骑友LZ。

骑友纯爷们。

俯瞰下方的山峰。

登上山脊后有左右两条路可走,右边的路通向终南山顶,左侧的路是通向翠华山的穿越路线。

我们先顺右侧路线登山。

终于到达终南山顶,海拔2604米。

大家在巨石上合影留念。

这是本人举车照片。

骑友LZ。

骑友纯爷们。

骑友石头姥爷。

在“终南山”这块大石头的右侧山坡上,还有一块刻着“第四纪冰川遗址”的巨石,据专家考证,此属第四纪冰川遗迹,距今已有200多万年了,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也是沧海变高原的历史见证。

冰川遗迹大石头。

信号塔。

终南山高山草甸。

从“终南山”大石头左侧一个树丛钻过去,

前方有一处自然观景台,围着栏杆。

观景台旁边有两块大石头,一块上面刻着“黄河长江分水岭”,

另一块刻着“中国南北分界线”。这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北面属于黄河流域,是北方;南面属于长江流域,是南方。

从上面这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出山脊南北两侧的不同,山脊的左侧(北面)是茂密的树林,而山脊右侧则是低矮的草丛。

正像这块大石头上写的一样:“南草北木”,秦楚古道跨越终南山,刻画在秦岭南北脊梁的特殊位置上,四季如画、气象万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锻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风景边际。

上面这张照片同样非常明显得体现出了南草北木的现象,中间的那条羊肠小道就是著名的秦楚古道的一部分,古道左侧和右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树丛茂盛而另一边草丛平坦。

从终南山顶的小山包上下来返回山脊,再向左,沿与终南山顶相对方向的另一条路线前行,顺着路边路牌的反向方向前进。

前方进入密林,路旁有“未开发区域,严禁游客进入”的警示牌。

首先是一段草丛路,一路缓下。

路上不时有倒落的树木挡住去路,不得不扛车通过。

西面小山上有块大石头,上面靠着块介绍“终南之巅”的景点介绍牌。过了这座小山,就开始全程下坡,再没有了上坡路。

下山的草丛路又逐渐变为了石头路。

这是真正的乱石头路,根本没有一点平坦的地方,一路陡下坡,稍不留神就容易崴脚。

路旁刚生长出来的小竹芽。

树林中长满苔藓的石头。

白火石附近的林场责任牌。

树林里生长的藤木。

路旁还有废弃的垃圾箱。

快下到甘湫池时,终于走完了约7公里的乱石头路,路面变为了平整的石阶路,好走了很多。

甘湫池有一座被遗弃的村落,分布着很多破旧无人居住的房屋。




原来湖泊所在地,现在已经干涸了。

甘湫池滑落体:早期山崩时形成的堰塞湖,堆积的一些小规模山崩,滑落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具有变幻莫测的美感。

甘湫峰:海拔2145米,是山崩物质来源地之一。山体近南北向就地崩塌滑坡,形成巨大的崩塌滑坡堆积体。

甘湫池有一段平坦的石铺路,可以骑行。

紧接着便开始变为全部台阶下坡路了,路上还有个别岔路口,一定要注意观看地图指示,不要下错了方向。

长长的台阶路,一路向下。

沿途有很多翠华山景观。七子之歌:崩塌巨石出现破裂纹理,将巨石分成七个次级块体而没有分开,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岩体。

穿洞而过的石阶路。

铜像铁壁:象形石。石壁上附着有流水侵染的褐黑色有机质条带,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古老岩体饱经沧桑似铜墙铁壁之感。


穿过狭窄路段。

斧劈石:如同斧劈刀砍,是在崩塌时沿剪切节理裂开而成,像古代英豪试剑的遗迹一般。

路上的宣传牌,上面写着“此处海拔1400M”。

终于到达翠华山景区公路上。

公路旁有一处小瀑布景观。
迎客松。

翠华山景观石。

翠华山晚霞。

到达翠华山隧道时天色已经快黑了,幸亏隧道不长,此时过往车辆也不多了,大家平安通过。通过隧道后经5公里盘山公路下坡出翠华山北门,前方有很多农家乐,大家在此吃饭歇息。

翠华山景观石。

翠华山晚霞。

到达翠华山隧道时天色已经快黑了,幸亏隧道不长,此时过往车辆也不多了,大家平安通过。通过隧道后经5公里盘山公路下坡出翠华山北门,前方有很多农家乐,大家在此吃饭歇息。
吃过晚饭继续骑行到西安市灞桥区,由于已经是深夜了,大家决定在此住宿一晚,第二天返回阎良。
最后一天早晨,吃过早饭,顺利返回了阎良,结束了三天多的小长假骑行活动。
(完)
骑行时间:2018年4月29-5月1日
骑行路线:阎良—西安—滦镇—沣峪口—分水岭—广货街—黄花岭—秦丰村—秦楚古道—终南山—翠华山—太乙宫—西安灞桥—阎良
骑行距离:全程330公里
骑行路况:柏油路+水泥路+乱石阶路+草丛路,骑行翻山+扛车穿越
骑行难度:★★★★☆☆☆☆☆☆
更多原创骑行文章,请关注“阎良骑行爱好者群”公众号:
后一篇:富平明月寺和鸡圪垯寺骑游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