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探秘之耀州阿来村神秘古城

标签:
无疆阎良骑行石柱阿来 |
阿来村距阎良约70公里,位于铜川市耀州区以北约20公里处的黄土高塬之上,全程缓上坡路段。我们的出发地西安市阎良区关中环线上的海拔是397米。

从阎良出发,翻过荆山塬,经富平县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后向西北方向骑行,过南杜乡、庄里镇、觅子乡、梅家坪镇到达耀州区,耀州区海拔约630米。从耀州区北边的塔坡路上塬,途中经过神德寺塔和槐林遗址。
神德寺塔也称耀州宋塔,位于耀州城北塔坡路上,是耀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实物。远观耀州城犹如一条巨船,宋塔就像巨船上的桅杆。此塔没有明确建筑年代,经省文物部门鉴定为宋代建筑风格。

槐林遗址位于耀瑶路上,仅有一块文物保护碑立在路边,稍不留意就会错过。

槐林遗址是新石器时期人类聚居地遗址,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片、石器出土。

上塔坡路的大坡后,沿“耀瑶路”向北沿路牌上的“石柱”方向骑行,

与前次骑行过的马咀村路线一致,到达桃曲波水库和瑶曲镇的丁字路口时,向左拐到马咀村,向右拐就可以到达我们要去的阿来村。路口处海拔约907米。
向右拐继续沿“耀瑶路”前行,路边树上的树叶还没有完全掉光,但已全部飘黄,而地下早已落满了枯叶,阵阵秋风吹过,空中不时还有落叶在身边飘零,好一片初冬的景象。




进入石柱镇范围,继续一路起伏缓坡前行。

前方一道塬接着一道塬,道路随着高塬起起伏伏,但是并没有很陡的大坡,




公路旁苹果树上摘剩的几棵红苹果吸引了骑友的目光,

连摘带捡居然也收获不小,咬一口尝一尝,真的很甜,犹如雪中送炭一般,不但缓解了大家一路骑行的口渴,还及时为我们的身体补充了能量。
一路秋冬交际时的景象,使人流连忘返,目不暇给,无奈时间有限,还得继续赶路,只能在骑行中随意抓拍几张美景供大家欣赏。
即将到达石柱镇时,路边出现了几排红顶白墙的新楼房。
据骑友“乐也”介绍,这些新楼房就是从原来居住在高塬下旧村庄里迁出来的阿来村新居。
前方通过一座G65延西高速的高架桥就到达石柱镇了,石柱镇的后方是连绵起伏的文武山。
石柱镇海拔约1050米。我们在石柱镇吃午饭。
吃过午饭,从高速高架桥南端的三岔路口处向东拐,来到阿来村的老村子里,在老村子寻找骑友“乐也”的一个旧时邻居,也是儿时的玩伴,让这位老朋友当我们的向导寻找古城堡的遗迹。

据乐也的朋友介绍,阿来村现在是石柱镇青龙村下辖的一个组,青龙村是耀州区移民搬迁的新村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民大多已经搬迁到了新楼房中,只有部分村民还居住在老村子里。
向导带领我们从村头田间的一条土路向东走,逐渐走向高塬的边缘,
小路旁边麦田的边缘就是巨大的沟壑,将黄土高塬从中间分为两部分。
沟壑深达数十米。像这样的沟壑和高塬纵横分布在耀州区的北部,过去一直属于缺水的贫困地区,解放前更是土匪出没,据说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在战乱和土匪横行的年代,不得不多次从沟壑下搬迁到沟壑上,再从沟壑上搬迁至沟壑下躲避乱世,现在仍然能看到半山腰上有许多人工挖掘的窑洞,据说很多窑洞都是上下、左右贯通的,这样可以在危险发生时迅速逃离。
沿着塬的边缘向前走,在向导的指引下,可以看到前方有一座接近四方形的夯土建筑,当地人叫它“古城”,古城的一侧紧邻着高塬的边缘沟壑处,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古城堡。
走近看,这座建筑目前只残留了两面墙体,墙体边长大约三十米左右,高度约有四、五米,墙体截面呈梯形,墙底最宽处约三米,墙头最窄处约1米。

进入洞内,里面空间很大,向左右又各开有洞口。

洞口里面已经被封住了。

城墙左端,

左端头宽厚的城墙。

墙体部分。






城墙右端头。

右端部分。

古城内的一棵柿子树上挂着一些红红的柿子,一个硕大的鸟窝坐落在树梢上,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到元代词人白朴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在这座古城的附近还有另一座古城,第一座古城还可以勉强骑车到达,而第二座古城所处的位置就更加偏僻,更加靠近塬边,已经没有路可以通过去了,满山坡的杂草只能徒步前行了。
在草丛中行走约几百米就可以看到另一座古城了。
这座古城的一侧仍然是万丈深沟。
古城的墙体上有一个巨大的豁口,可以进入。
但据说这个豁口并不是原先的入口,而是后人为进出方便开凿的。原先的入口是紧邻沟壑一边墙体上的一个洞口,但后来凿了另一个出口后就把这个洞口给封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