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现金骑游1000公里之3:三门峡-洛阳

标签:
骑行无疆阎良零现金丽景门 |
第三天:三门峡市-渑池县-义马市-洛阳市,骑行137公里。


胡辣汤配小油条。

这里的油条虽然小而短,但吃起来还不错。

河南胡辣汤,虽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但价格确实实惠。回想进入河南以来,河南省的饭菜价格比起西安的物价真的要低很多,尤其是早餐,感觉很明显,一顿早饭基本上三四块钱就可以吃的很饱,五六块钱就可以吃的又好又饱了。


火车站。

今天全程都是G310国道,出三门峡市区开始缓上坡,距渑池县60公里。


碑后均有碑文介绍。据资料:姚崇(651-721年),陕州硖石(古时硖石属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武双全,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个皇帝,三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到了十里铺最高点,前面有块“连续下坡”的路牌,以为前面就该全程下坡了,其实才下了一个大坡,前面又开始长上坡了,就这样连续大起伏三次后,路况才慢慢趋于平缓。

路边的山石。

进入渑池县界。

渑池县有个著名的景点叫“古秦赵会盟台”,免费参观。古秦赵会盟台位于渑水、羊河汇流的台地上,"盟台夕照"是渑池八景之首。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前282一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人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会盟台前方立有一块三门峡市重点文物保护碑 ,

碑上刻着“秦赵会盟台”的字样。

会盟台的一角还矗立着一块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方形竖碑,碑上刻着“古秦赵会盟台”六个红色大字,碑文抬头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

会盟台上的八角碑亭。

亭内立有一碑,碑的一面是著名书法家舒同的题字“古秦赵会盟台”,

另一面刻着秦安之书写的《重修古秦赵台碑记》,

再一面是书法家楚图南书写的“古秦赵会盟台”。

还有一面是书法家肖劳题写的“古秦赵会盟台”。

石碑底座的四周均刻着古代兵器的图案,寓意着下方埋藏着的秦、赵士兵的兵器。




碑亭四周的石砌栏杆上也雕刻着丰富的图案。

从渑池县继续前行,一路缓下坡进入义马市界。国道G310上的灰尘特别大,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公路上都特别脏,大卡车很多。又赶上义马市城市主干道正在修路,好不容易才穿城而过。

从义马市到新安县的路上,看到“万基铝业”公司驻地,感觉规模很大。

碑上刻着“秦赵会盟台”的字样。

会盟台的一角还矗立着一块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方形竖碑,碑上刻着“古秦赵会盟台”六个红色大字,碑文抬头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

会盟台上的八角碑亭。

亭内立有一碑,碑的一面是著名书法家舒同的题字“古秦赵会盟台”,

另一面刻着秦安之书写的《重修古秦赵台碑记》,

再一面是书法家楚图南书写的“古秦赵会盟台”。

还有一面是书法家肖劳题写的“古秦赵会盟台”。

石碑底座的四周均刻着古代兵器的图案,寓意着下方埋藏着的秦、赵士兵的兵器。




碑亭四周的石砌栏杆上也雕刻着丰富的图案。


从义马市到新安县的路上,看到“万基铝业”公司驻地,感觉规模很大。

进入新安县城,也赶上城里道路施工,一路上几乎每个城市都在修路,空气中布满灰尘,天都是灰蒙蒙的。

新安县城。

柳湾大桥下的涧河河水。

过柳湾大桥,前方路边有一处叫做“汉函谷关遗址”的地方。汉函谷关又称汉关,始建于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新安县县城,东临涧水。关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称八特坂或八将山,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

景区内有导览图。景区参观门票30元/人。


出新安县界,进入洛阳市界。


市区大楼。

洛阳市区九都中路上的“九都粮仓遗址”文物保护碑,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几千年来在此建都的帝王们也修建了很多的粮仓:洛阳战国粮仓位于九都路南,1976年间钻探出地下粮仓74座;东周粮仓位于东周王城南部的洛阳740厂住宅楼工地,1994年春发掘仓窖1座;含嘉仓城位于洛阳老城区北侧,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唐代又不断扩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1971年发掘出400多个粮窖;隋代回洛仓探区位于邙山南麓的马坡村、小李村以西,海格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东,310国道以北,考古发现排列有序的仓窖71座。

洛阳市街头为庆祝国庆节制作的大花篮。

位于洛阳市东周王城广场上的“天子驾六博物馆”。东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以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的专题文物博物馆。1957年考古学家在小屯村东边发现5座大型战国墓葬,使沉睡多年的东周王城呈现在世人面前。随后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2002年7月,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发现车马坑18座,墓葬397座,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里发现一辆六匹马拉一车的骨骸和车辆构件,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天子驾六的发现震惊世界。

博物馆上方雕塑着一座六匹马拉一辆战车的雕塑。

博物馆门票价格为30元/人。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代,历经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都城或陪都的核心区域所在,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后沿用500年之久。遗址公园的核心建筑是武则天时期兴建的名堂和天堂等标志性建筑。

公元688年春,武后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公元695年的一天晚上,薛怀义得知武则天与新宠御医沈南缪在宫中作乐时,醋意大发,大为不满。于当日(正月十七)起更后,赶到天堂放火,火势迅速蔓延到明堂,等天明时,天堂与名堂均已化为灰烬。公元696年武则天重建名堂,改名通天宫,公元762年,代宗请回纥可汗出兵伐反唐的史朝义,击败叛军回东都洛阳时,放火焚烧了名堂,重建66年的名堂从此永远消失了。

遗址公园大门,门票120元/人。

隋唐洛阳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碑文介绍。


丽景门原名丽京门,2009年更名为丽景门,始建于隋代,现在的丽景门是2002年在原址复建的,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护城河。

城门洞内。

丽景门内的九龙殿。

据说九龙殿内供奉着武则天等九位功绩卓著的皇帝。

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美食店、特产店、纪念品店等,有点像西安的回民街。

鲜榨石榴汁。

理发、刮脸。

鲜榨甘蔗汁。

古城邮局。

陶笛。

扇面绘画。

不翻汤。

洛阳特色美食不翻汤,据介绍,用小勺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平底锅里一倒,即成一张类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把两张晶莹翠绿的"不翻"叠着放在碗里,舀些滚烫的猪骨头汤浇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等,还要舍得放些醋、胡椒粉,于是一碗不翻汤就做好。

小米锅贴。

书画艺术品。

酒阳真经工艺品店。

洛阳特产牡丹花饼。

巨大的粘糕。

工艺品店。

现场挥毫泼墨。

涮牛肚。

骑友们品尝涮牛肚。

洛阳地方特色美食:水席。洛阳四面环山,雨水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寒冷。水席就是适应这种气候的地方特色美食,全席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水席中不但全部热菜皆有汤,而且吃完一道撤掉再上一道,像陕西农村的流水席。

镇捣蛋。

夺命小串。

糖画。

纪念品店。

洛阳老八件,是洛阳最富特色的汉族古典小吃之一,主要有双麻酥、芝麻酥、甜咸饼、果仁酥、蛋卷酥、花生酥、金麻枣、蛋黄酥。

洛阳牡丹银丝酥是这条街上看到的最多的美食,隔几步就有一家。

洛阳牡丹银丝酥据说是用蜂蜜掺和面粉,然后用手工拉制成细丝状而成。

丽景门夜市上随处可见现场制作牡丹银丝酥的作坊。

现场制作银丝酥的师傅满头满脸都是面粉。

纯手工拉制成细丝状。

制作现场可以免费品尝。

制作现场。

每家都说自己是正宗的。

骑友们也忍住不买了一些品尝。

品尝牡丹银丝酥,味道甜甜的、酥酥的、入口即化。

丽景门步行街。

热闹非凡的丽景门步行街。


骑友们逛的很开心。


骑友们兴致勃勃、逛的都忘了累。

烤翅。

龙虾。

水席。

涮牛肚。

冒烟冰淇淋。

骑友扫码支付购买炒酸奶。

拔丝山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几乎所有摊贩、商店的门上都挂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方便游客使用,因此,在这里消费完全不需要带现金。

生蚝。

脑花。

水馒头。

大家逛完夜市已经都快晚上十一点了。
附:骑行路线图